首页  图文报道 

技术融合赋能骨科,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镐英杰教授带领团队开展课题实践活动

  健康大河南讯:(图文:何淼淼 方帅)12月14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镐英杰教授针对《3D打印联合混合现实技术在脊柱外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与《3D打印联合光磁导航技术在脊柱外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两项前沿课题,带领学员进行了一场实践活动。镐英杰教授充分利用了3D打印技术、MR技术和光磁一体导航技术的优势,为学员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学习平台。通过对3D打印技术、MR技术和光磁一体导航技术的探索,学员们在与真实骨骼结构高度相似的模型上进行实操,对个体解剖有了更直观和深入的认识。在课题实践中,3D模型操作与临床手术相结合,进一步验证了MR技术与光磁一体手术导航系统辅助椎弓根置钉的精准度与安全性,大大提高了学员椎弓根置钉的水平。

  随着脊柱外科手术逐渐增多,脊柱微创手术椎弓根螺钉的置入成为必须攻克的重点和难点,这一步骤不仅要求极高的精确度,以避免对周围神经、血管及脊髓等重要结构的损伤,还需确保螺钉的稳定性,以促进患者的术后恢复和脊柱功能的重建。

  椎弓根螺钉置入之所以成为难点,一方面是因为脊柱解剖结构复杂多变,个体差异显著,使得术前规划、术中定位及螺钉路径的选择变得尤为复杂;另一方面,微创手术相较于传统开放手术,操作空间有限,视野受限,进一步增加了手术难度。因此,如何借助现代科技手段,来提高椎弓根螺钉置入的精准度和安全性,减少术后并发症,成为了脊柱外科领域研究的热点。3D打印技术融合MR技术、光磁一体导航技术不仅能够提供患者个体化的骨骼模型,辅助术前规划,还能在术中实时导航,引导医生精确放置螺钉,从而极大地提升了手术效率和成功率。

  基于这一背景,14日下午,镐英杰教授充分利用3D打印技术的高精度复制能力和MR技术的沉浸式交互体验,为学员们打造了一个既真实又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环境。在镐英杰教授的带领下,团队成员于磊副教授,任志楠副教授,彭城博士后还为学员们进行实操演示教学,他们现场通过3D打印技术、MR技术和光磁一体导航技术,进行术前的精准定位和术中的准确置钉,通过3D打印技术,患者的骨骼结构被精准复制,形成了与真实骨骼高度相似的模型。而MR技术的加入,让学员们从各个角度观察脊柱的解剖结构,这种直观、立体的学习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学员对个体解剖结构的理解和记忆。光磁一体导航技术的引入,更是将手术的精准度和安全性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实践活动强调理论与实践结合,鼓励学员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操作中,通过不断的实践来巩固和提升手术技能。镐英杰教授及其团队不仅详细讲解了3D打印、MR和光磁导航技术的原理和应用,还分组带教学员进行手术模拟,确保每位学员都能充分理解和掌握这些技术。

  此次带教实践活动是对两项课题研究的一次重要推进,也是对骨科临床教学的一次创新。镐英杰教授表示,将继续深入探索和应用新技术,为培养更多优秀的骨科医生贡献力量。同时,也希望能够激发更多医学教育工作者对临床教学创新的思考和探索。

  据镐英杰教授介绍,《3D打印联合混合现实技术在脊柱外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和《3D打印联合光磁导航技术在脊柱外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分别是2023年郑州大学校级教改一般项目和2023年河南省医学教育研究项目。这两个项目旨在探索3D打印、MR和光磁一体导航技术联合应用在脊柱外科临床教学中的可行性、有效性和先进性。

【2024年12月17日 】 [责任编辑: 何淼淼 ]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