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医药网手机版
当前位置: 河南医药网 > 名医面对面 > 正文

【健康中国行动】对话心理专家:疫情叠加高考季 助力考生心不慌

发布时间:2020-07-01  来源:   
2020-07-01  河南医药网

  前言:每逢高考压力升,考生皆有三座山。这三座大山就是“学业压力,亲子冲突,同学关系“,当距离高考的日子越近,这三座大山的压力程度越高,今天我们就邀请到了郑州市九院心理医院副院长、心理治疗师李丽、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心理教研室主任秦冰、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崔素贞做客健康大河南演播室,请他们分享一些经验和心得。

  采访提纲:

  问题一:李院长您好,在节目的一开始,我想先请教您一下,为什么大家会说考生在考试之前会面临“学业压力、亲子冲突、同学关系”这三座大山呢?

  答:压力是压力源和压力反应共同构成的一种认知和行为体验。 人的内心冲突及与之相伴随的情绪体验是心理学意义上的压力。

  完全没有心理压力的情况几乎是不存在的,所以压力本身并不可怕,适当的压力可以让我们更加的积极与进步,压力过大无法应对的时候,带来的情绪反应和身体反应才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比如焦虑、抑郁、恐惧、躯体不适感等不良反应。

  而高考作为压力源,对大部分学生来讲不是一件很轻松应对的事情,所以高考前出现压力是必然的也是很普遍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自己的期望值过高带来的压力

  2、家长的过高期望与要求带来的压力

  3、同学关系带来的压力

  4、学习任务过重带来的压力

  5、高考竞争带来的压力

  如果不能很好地处理这些压力,很容易导致学生出现一些情绪反应,更多见的是焦虑。青少年出现焦虑反应和成年人是有区别的,成年人会表现出心烦、担忧、紧张、坐立不安、心血管疾病等,而青少年更多表现的是发热、肠胃不适、精力体力下降、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反应,会对学业造成很大的影响。

  学生的压力通常与青春期的成长密切相关,所以亲子关系和同学关系也是比较重要的压力源,我先简单谈一下为什么高考之前容易出现亲子冲突?

  高中生正处在心理上脱离父母的心理断乳期,随着身体的迅速发育,自我意识的明显增强,独立思考和处理事物能力也随之发展,心理和行为上表现出强烈的自主性,迫切希望从父母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这时他们的感情变得内隐,即内心世界活跃,但情感的外部表现却并不明显。这些特点常阻碍着父母与子女的相互了解。

  如果家长不了解孩子心理发展的特点,依然按照原有的家长意识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孩子,这样很容易让孩子产生抵触情绪,引起冲突。

  还有同学关系也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压力源,在临近高考这个特殊的时期,思想、心理、行为等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大家争分夺秒的学习,加上相互竞争的关系,同学之间的关系变得也比较微妙,这也源于两方面的原因,一种是自己变敏感了,同学如往常一样的举动或者难免有时时间紧张顾全不周的地方,自己会感觉到不舒服,另一种是其他同学敏感,这样相互影响,就会有增加彼此误会的可能性。

  问题二:高考是每一位学子求学的必经之路,现在距离高考时间越来越近,秦老师,您能否给大家讲讲该如何面对这巨大的学习压力吗?

  答:现在很多人一提起来压力就会特别的恐慌,其实有压力真的不全是坏事儿,在中学物理课上记得就曾做过一个实验:拿一个弹簧,适当地给它一个向下的压力,弹簧在恢复原形的过程中会向上蹦得很高,总会有一个点,这个向下的压力会使弹簧蹦得最高,但如果压力太大,弹簧不仅不会向上蹦反而还会缩短变形,这其实是压力和动力之间关系的一个很好的诠释。这和我们人类是非常相似的,所以在一定的范围内我们说有压力才会有动力,在生物学研究中也印证了这一点:适度的压力可以促使神经营养因子分泌的增加,从而提高学习效率,除此之外,适度而短期的压力还可以启动机体的防御机制,从而起到提高免疫力的作用。所以我们要正确地看待压力,不要因为有压力的存在而过度的恐慌。

  高考毕竟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也算是一个不小的应激源了,因此压力的存在不可避免,也是正常的。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要学着和压力友好相处。但压力如果过度就可能会给机体带来很多负面的问题,比如焦虑、躁狂、头痛、失眠、攻击、逃避、学习效率低下等问题。那我们就要掌握一些应对压力的方法,比如倾诉、呐喊、冥想、正念放松、适量的运动、还有之前常老师介绍的摔枕头、撕报纸等等都是可以的。

  问题三:崔老师,面对高考,紧张的不仅只有考生,高考也是每一个家庭的重大事件,家长和孩子越紧张和焦虑,矛盾也就会越来越多,面对这种情况,您能给大家分享一些缓解亲子关系的方法吗?

  答:亲子关系的经营虽然在平时,面对高考,考验最大。

  确实,面对高考,我们越紧张焦虑,就越容易产生矛盾,这些情绪就像是家庭的背景音乐一样,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在一个焦虑烦躁的背景音乐下,一定容易出现情绪事故。有一个妈妈说自己在陪孩子高考的时候,简直是小心翼翼,忍气吞声,一不留神就像踩了地雷。虽然不是所有的亲子关系都是这样,但也反映了这个时期的情绪张力确实是很大的。

  这时候家长和孩子都需要掌握一些情绪调节的小方法,比如我们使用情绪红绿灯来提示自己,觉察现在是什么情绪状态,红灯状态,就是情绪张力已经超过自己的容纳之窗了,需要我们停下来,使用一些情绪调节的小方法比如,呼吸,冥想,音乐,来调节一下。黄灯状态,就是我们可以觉察到负面情绪,这时候,我们需要等一等,等到了绿灯状态再学习或者讨论。

  情绪调节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自我调节,一种靠他人调节。作为父母,是守护孩子的第一责任人。对于情绪调节不仅要身体力行,而且还有责任去帮助孩子调节情绪。

  所以这个阶段缓解冲突,还是要靠父母,我们可以尝试从三点来调整。

  1、父母身份定位:作为父母,在这个特殊时期,父母要把自己放在一个特殊的位置,你是家庭的情绪调节师,这样给自己一个身份,就可以比较平和的去看待家庭,孩子这个时候容易出现的情绪问题。至少作为情绪调节师的话,我们就不好意思去添乱了。

  2、积极氛围感染:对孩子来说,压力大的时候更渴望周围的氛围是轻松的,这个时候父母可以每天分享发生在自己身上的积极的小事去营造一个轻松的氛围。比如今天你吃到了一个美味的小点心或者你单位里发生的一个小幽默故事,等等。孩子在学校里,班上的老师,同学都成了学习的代名词,回到家里,尽量说一些其他的事情。

  3、平等信任对话:现在的孩子其实非常聪明的,他们更需要家长的信任。这个时候父母也可以分享自己的心情,代替孩子表达情绪,比如父母可以说:高考越来越近了,妈妈心情都有点紧张呢?你怎么样?会不会跟我一样?这样即便孩子也有点紧张,也会觉得被正常化,并且有机会讨论一下应对方案。可以跟孩子一起做深呼吸让自己的身心适当转化一下。

  问题四:面对高考,同学关系本来由相亲相爱的画风也转化为竞争对手的关系,使得学习氛围更加紧张,秦老师,针对这种心理,您能否给大家分享一下该如何处理吗?

  答:有竞争对手其实是好事儿,这在我们平时的跑步中其实就可以体现出来,比如自己一个人跑步的时候速度可能很难提上去,因为没有比较对象啊,但是如果是几个水平差不多的人一起跑往往能激发出来潜在的动力,速度很容易就提上来了。所以在竞技类比赛中都会有陪练员的设置。说有竞争对手是好事儿的现象其实在最近几年都有发生的,比如2018年的湖南师大附中的学霸宿舍,宿舍6人全部考上清华北大......这里我尤其提到了水平差不多的竞争对手,因为如果实力相差比较悬殊的话可能也无法从正面激发出内在的潜能,如果和比自己成绩好很多的学生比较,可能会给自己带来很多挫败感也不利于成绩的提高,如果和比自己成绩差太多的学生比较,可能会由于沾沾自喜而产生太多的懈怠感。

  所以我们要有一个很客观清醒的自我定位,这在上一期孟主任的心理健康的评价指标中就曾提到过在这里我就不再赘述了。因此要和自己实力相当的同学比,要和过去的自己去比。尽可能地把同学当做一面镜子,透过这面镜子,找到自己的不足,肯定自己的优点,多用积极的正面的语言暗示自己,和自己的同学或者说是竞争对手做到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我想经历了这段岁月之后,不仅能收获一个更好的自己,也能收获一帮同样优秀的同窗。

  问题五:李院长,我们都知道,高考作为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考试,考的不仅仅是学生的学习能力,更是考学校的综合能力、家长的育儿能力等等,您能和我们说说都体现在哪些方面吗?

  答: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所以学校长期综合素质教育及家长的教育理念也很重要,学生是通过学校和家庭的教育日积月累习得的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直接决定心理素质好坏,比如高考,心理素质好的孩子能积极应对挑战,正常或超常发挥,而心理素质差的学生就有可能缺乏有效的应对,临考之前不能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出现考前和考试焦虑,考场不能得到很好的发挥!

  高考万人关注、声势浩大、前有电视直播、后有家长翘首以待,一场考试完全可以检验孩子们的心理素质及综合能力!

  所以学校除了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之外,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新精神,也要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不断增强学生的体质,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养成健康人格,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加强学生团队意识、担当精神和合作能力的培养,同时也要培养学生劳动技能和社会实践等综合能力。

  而作为家长,应正确理解素质教育,从孩子的兴趣和实际状况入手,给孩子设立合理的目标,让孩子在教育和体验中,获得成功感和愉悦感。切记不要有攀比的心理,别的孩子会自己家的孩子也得学,频频给孩子“加码”,报各种“兴趣班”,这样很容易加重孩子负担,甚至产生厌学心理。

  其实每个孩子都有他自己的特点,孩子将来会成为一个怎样的人,并不由家长说了算,这是孩子自己决定的结果。

  素质教育的核心在于培养孩子的品行,因此,家长应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如劳动习惯、学习习惯、卫生习惯、自理能力、自律能力以及优良的品德。虽然一时半会并不能显现出效果,但这些好习惯会自然内化成良好的修养,令孩子受益终身。

  问题六:崔老师,疫情叠加考试季,使得本就紧张的高考环境变得更加严峻,在这种情况下,考生都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吗?

  答:防止自己掉进压力和情绪的恶性循环:

  高期待——高压力——高焦虑——带着情绪的眼镜去看学习,看考试,就会影响自己的学习状态;容易出现学习效率下降,和周围的人关系冲突,而这些反过来又会影响着自我的评估——焦虑增加

  那我们该怎么做呢?

  正确评估:我对自己的定位是什么?可以跟老师去沟通自己当下的优势和薄弱环节,有针对性的调整。对自己的 学习以及状态打分0-10,你分别可以给自己评多少分?理想的分数是几?在考试前最后几天,自己还可以做的调整是什么?量化的标准,可以让自己更清晰自己的目标,确立自己的行动。

  合理期待:所有的家长和学生都希望自己能在高考取得好的成绩,心理学有一个原理,动机与效率的关系是倒U型曲线,也就是过高和过低的动机都不会取得最佳水平。而越难的事,最佳水平越靠近低动机的方向,所以考前,降低我们的动机和期待反而更容易发挥出最佳水平。

  适度焦虑:不当回事和太当回事都不是最佳的状态,适度的焦虑也是达到高效率的正常状态。适度焦虑,就是自己有紧张感,但还是可以有序应对的状态。

  专注当下:考试要学会专注当下,你在吃饭,就好好的享受这顿美食,你在睡觉,就把注意力集中在躺在床上的感觉,你在做题,就专注现在你正在做的这类题。这样吧注意力始终放在此时此刻你手上正在做的事情上。

  积极暗示:考前几天可以有意的做一些训练,比如听音乐的或者冥想的时候,提前模拟一下高考考试的状况,比如早上起床,自己会给自己一个微笑,然后做好什么样的准备,顺利走向考场,看到考卷,做个深呼吸,然后从容答题,遇到自己擅长的题目可以怎么答,遇到比较难的怎么调整。每天放松下来的时候都可以预演一遍,这样把积极的情绪和具体考试可能发生的建立一个联结,这样当真正高考发生的时候,我们的身心自动就会以最佳的状态呈现出来。

  问题七:秦 老师,对于家长来说,在这个时候参加高考对家长来说也是一个很矛盾的事情,高考固然重要,但疫情面前,保证孩子的健康才是最重要的。面对这样的心理,家长该如何调整心态呢?

  答:我觉得家长首先要相信学校,相信社会相信我们的政府,为了给学生创造一个安全放心的考试环境很多人都默默地做了大量的工作,就我们学校我所了解到的,为了每一批返校的学生,都要提前进行几轮的模拟演练,各种消杀,很多辅导员因为高负荷的工作在每一批学生离校时都会有几个病倒的,所以家长对此请尽管放心。哪怕是做得有些疏漏或不妥的地方,也请各位家长能理性对待,通过合适的渠道提出您的建议。

  另外就是要尽可能地理解和配合,比如可能会遇到的各种扫码、量体温、填报一些表格等,可能看起来会有些浪费孩子的时间,但实际这是对咱们的每一个孩子负责的一种表现。除此之外要做好自我防范,比如要按要求佩戴好口罩,公共场合保持1米线距离、力所能及地维护好考场内外的秩序等。

  最后我觉得非常关键的就是家长要保持放松的心态,很多时候学生的焦虑都是由家长带来的。因为情绪是流动的,家长的紧张焦虑很容易就传递给了孩子,反而更增加了孩子的压力。作为家长要相信我们的孩子,其实很多时候他们是可以独立应对一些困难的,我们做家长的只要做好后勤工作安静地陪伴着孩子就可以了。对,我这里用到了安静,因为我接触到的很多青春期的孩子尤其是亲子关系出现问题的孩子对家长最多的评价就是:唠叨!烦!有些孩子甚至为了逃避家长的唠叨而到了离家出走的地步。所以对于家长来说做到信任、放轻松、安静地陪伴就可以了。

  问题八:李院长,学校除了教书育人的责任之外,在疫情面前,做好防控也是重中之重,面对高考,学校应该如何去做呢?

  答:在疫情面前,做好校园疫情防控,积极改善学校环境卫生,做到教室、宿舍、餐厅、图书馆等消毒、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也要要求学生掌握规范的防控措施,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有异常症状的应该及时就医。

  不过经过我们近半年时间与病毒的较量,基本都能够很好地做到防控,比如洗手、戴口罩、保持人际交往距离等等,已经成为常态化的习惯。

  还有一点是我们学校需要关注的,在这紧要关头要帮助学生学会劳逸结合,做到规律生活、合理膳食、适当运动、充足睡眠,保持良好心态和较好的精力,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增强免疫力,这也是对抗疫情不可或缺的一点。

  最后我想再强调一点,在疫情叠加高考季,如果学生出现情绪问题自己不能很好地调整时,可以拨打咱们的郑州市心理援助热线967886,高考期间有专业的心理师24小时为高考学生进行情绪减压及心理疏导。

  问题九:崔老师,除了学校、家长和考生,每次高考其实都会得到全社会的助力,我们可以为这些高考学子做些什么呢?

  答:确实每次高考,考生也是全民的焦点,今年情况比较特殊,还有疫情的防控工作在同时开展。就更引起大家的关注了。

  我觉得我们这个健康中国行动的这个节目,就是很好的助力。希望可以助力有高考学生的家庭,给孩子们提供一个更好的心理营养环境。

  包括刚才秦老师也提到学校为了给学生创造一个安全放心的考试环境都默默地做了大量的工作,李院长提到的心理热线,还有我们很多心理志愿者也会提供相应的公益咨询服务等等,都是我们正在做的事情。

  最后就是信任和祝福,信任也是一种力量,相信这些即将走向成年的孩子可以积极的应对他们面对的这次成长检阅,无论结果怎样,全社会都愿意守护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同时也祝福他们可以从容走向人生下一站。

  问题十:非常感谢三位老师的分享,在节目的最后,也请三位老师分别为我们2020年的高考学子送上你们的祝福吧!

  答:保持平常心,沉着应战,加油!

  经历就是一种成长,相信自己,未来可期!

  悦纳自我,从容面对!

  嘉宾介绍:

  李丽:应用心理学硕士,临床心理治疗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心理医院副院长。

  研究方向:健康心理咨询与临床心理治疗、心理护理。

  擅长领域:情绪管理、青少年心理咨询、心理障碍康复期心理治疗、心理师成长督导。

  学术及社会兼职:河南省心理咨询师协会秘书长、河南省抗癌协会肿瘤心理康复护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行为医学会秘书医学分会委员、河南省医院协会精神病医院管理分会委员、河南省工业大学、中原工学院、郑州师范大学、河南经贸学院特聘心理专家。

  近五年主要承担和参与科研:国家自然基金项目“青少年品行障碍与抑郁障碍共病的实证及病因学模型的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青少年抑郁障碍与品行障碍共病的实证及多维病因学模型研究”、省级科研 “美国五轴诊断在综合医院开放心理病房应用的探索与研究”、 “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中期望咨询理论与实证研究” 、“慢性失眠的固化因子及其与心理、生理、生化特征的相关性研究”、“慢性失眠症的病理心理机制及防治措施的研究”、郑州市惠民项目“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三级干预体系构建与示范应用工程” 、“三理诊疗模式在综合医院的应用研究”等。

  参编教材:同济大学出版社《医学心理学》、郑州大学出版社《精神健康护理学》、 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精神障碍护理学》。

  秦冰: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心理教研室主任,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临床心理学博士,河南省优秀教师,美国凯斯西储大学访问学者,河南省心理咨询师协会理事

  崔素贞: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EFT(情绪取向)婚姻家庭治疗师;

  IHNMA国际催眠治疗师;

  心理咨询师认证培训资深讲师(十余年的咨询师认证培训经验)

  中国家庭教育知识传播激励计划特聘专家

  河南电视台“少年心事”栏目特约心理专家

  腾讯大豫网心理健康栏目特约心理专家

  幸知在线高级情感咨询师、情感咨询师实战训练营培训导师


[责任编辑: 赵静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