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医药网手机版
当前位置: 河南医药网 > 名医面对面 > 正文

夫妻千里从内蒙来郑大一附院求医,镐英杰医生成功摘除脊柱肿瘤

发布时间:2020-11-18  来源: 健康大河南   
2020-11-18  河南医药网

  脊柱上长了一个十几斤的肿瘤,足足比烩面碗还大,背着这样一个肿瘤,前后求医国内多家大医院、花了二十几万、放疗、免疫治疗都试过均无效,父亲患有心梗,母亲患有卵巢癌......看到这里,让人不禁想起了《红楼梦》里那句“病来如山倒。”对于这个家庭来说,倒下去的不止一座山,多人患病,几乎让他们失去对生活的希望。

  但是正如英国作家对病人的描写那样:每个病人都是一个英雄,即使不是对世界或对家庭来说,至少对他本人来说是如此。所以我们不能小觑英雄的本能,也不能轻视一个病人对生存的渴望,带着这份本能和渴望,会发生奇迹吗?

  这是一个真实的事情,而这一事件的主人公就是来自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的张先生(化名)。

  几个月前,张先生觉得后背经常痛,而且还长了一个包,就去当地医院进行核磁共振检查,检查结果发现有一个肿块,但是这个肿块是从脊柱里面长出来的,对周围的肾脏、大血管、神经等重要器官都有很大的牵连,因此久久没有进行手术切除,而选择了放疗和免疫治疗等多种保守疗法,但是副作用很快凸显了出来,身体的很多系统都遭到了破坏,面黄肌瘦、身体越来越差、鼻腔出血......这让张先生和妻子不得不放弃当时的治疗,去国家一线大城市求医,但找来的结果都是:肿物太大,风险太高,无法手术!

  就这样,妻子二人回到鄂尔多斯市的老家。绝望中,张先生的同事告诉他,河南郑州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有个看脊柱的医生,对脊柱疾病有自己独到的看法,技术很好,而且敢于挑战一些难度很高的手术。夫妻听说后起初并没有当回事儿,认为全国很抱希望的一些医院都看过,都被告知不能手术,去郑州就有用吗?

  但是疾病对一个人的折磨,终于打败了心中的那份疑虑,让他们想抓一把这最后的“稻草”,就这样,他们打通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五病区主任镐英杰医生的电话,在电话里的一番交流后,夫妻二人决定去郑州试一试。

  来到郑州,夫妻二人在镐英杰主任的门诊上见到了这最后的“救命稻草”,让张先生和妻子万万没想到的是,在其他地方做一个检查都需要等26天,在镐英杰医生的安排下,当天就住了院,第二天就进行了全面的检查,并被告知:“可以手术!”

  即使手术已经很成功进入了康复期,张先生的妻子讲到这里时,语气中还是“不敢相信、不敢相信”。我们可以理解,当一位病人辗转反侧了这么多本以为可以治好自己的医院,带着一次次的希望转变成一次次的绝望后,他们不敢再相信这个本来不在他们计划之内的治疗。

  那么手术最终是如何进行的呢?这个手术的难度有多大?为了保证这次手术的成功,都做了哪些准备?我们采访到了张先生的主治医生——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五病区主任、主任医师镐英杰教授。

  镐英杰教授:

  当我拿到他的资料时,看到他的肿瘤确实是吃了一惊,长得太大了,而且非常罕见。通过第一判断,这个肿物是脊柱上的一个软组织肿瘤,这样的肿瘤切除风险很高,因为他跟相邻的肾组织、腹膜后的一些器官以及重要的一些大血管都牵涉很多,在切除的时候很棘手。

  应对这样的肿瘤,必须要做好术前的设计,包括手术切除要分几次、手术切口的设计、以及相关科室的配合,像泌尿科、麻醉科、骨科、脊柱外科等都要进行全方面的会诊和协作。术前我们运用3D打印等一些高科技的方法,为他设计了一个两次的手术方案,这次手术是对我们综合实力的一次大考,我相信我们的团队可以合格的完成这次考试。

  经过前期科学严谨的准备和团队的密切配合,最终手术很成功,通过术后的病理报告显示,这是一个粘液纤维肉瘤,而且是恶性的,就是老百姓们常说的癌症。

  这样的病变潜在的一个特点是没有明显的症状,是一个无痛性的、缓慢的生长过程,发现时肿瘤已经长得很大了,这样的肿瘤极容易复发,如果在切除不彻底的情况下,最终会造成肺和其他部位的一些转移,前期的手术彻底切除是唯一有效的一个方法,而且术后要辅以放疗的方案。

  镐英杰医生也提醒我们,一定要做定期的体检,及时关注身体的一些反常变化,做到疾病的早发现早治疗,不要等到非常严重时再治,那样治疗难度会很大,而且风险较高。

  幸运的是,张先生找到了这最后的一点希望,并且得到了理想的治疗效果。直到采访的最后,张先生的妻子还激动的对我们讲述:第一次手术后的第八天就下地走路了,第二次手术进行的也非常成功,现在丈夫的感觉像是重生了一样。真是后悔没有早点来这里治疗,这里真正解决了挂号难、就诊难、住院难的问题,而且镐英杰医生和团队成员很体谅我们家庭困难的情况,比较了解我们的焦虑,给我们做了很多思想工作。希望每一位病人能够找对医生、看对病,真的很感谢镐大夫的医务团队。


[责任编辑: 方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