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医药网手机版
当前位置: 河南医药网 > 名医面对面 > 正文

【安全用药专家对话】宋桂华:成人药量儿童减半可以吗?儿童常见退烧药选择有讲究!

发布时间:2020-11-30  来源:   
2020-11-30  河南医药网

  2020年国家安全用药月的主题为“安全用药 战疫同行”。国家药监局要求各地组织开展好药品安全科普宣传活动,提高公众药品科学素养,增进对监管工作的理解,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为此,河南省药品监督管理局联合河南广播电视台健康大河南,推出《安全用药专家对话》,本期节目我们邀请到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病区主任宋桂华做客演播室,请她为大家科普有关儿童退热药安全使用的知识。

  本期要点:

  问题一:相当多的家长不懂得用药之道,认为小孩是大人的缩小版,在用药上只要减少用量就行,宋主任您怎么看待此种做法?

  宋桂华:表面看上去小孩是大人的缩小版,其实不然。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各脏腑机能发育尚未完全,故在用药方面需要谨慎,并不是简单的减少用量。儿童用西药是按体重、年龄计算药量的,应该准确用药;中药包括中成药也不是简单按成人药量减少即可,也是根据孩子体质、病情等因素调整用药。关键是孩子病情变化快、生长发育迅速,故中医有“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生机蓬勃,发育迅速”之生理特点和“发病容易,传遍迅速”、“脏气清灵,易趋康复”之病理特点。

  问题二:因为孩子正在生长发育,很多器官还没有发育好,所以给孩子选择退烧药首先成分很重要。市场上常见的退热药物都有哪些成分?适合孩子的退热药都有哪些?怎么使用?

  宋桂华:市场上的退热药有多种,如: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安乃近、阿司匹林、赖氨匹林等。

  其中安乃近为氨基比林与亚硫酸钠的化合物,主要用于高热时解热,其不良反应可有腹痛、腹泻、上消化道出血等。长期应用有引起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过敏性休克等风险,儿童已严禁使用。阿司匹林是传统的解热镇痛药,历史悠久,有增加消化溃疡、出血、穿孔的风险,甚至引起瑞氏综合征“急性脑病合并内脏脂肪变性综合症”。为避免胃肠道症状、出血、水杨酸反应、皮疹或哮喘等,世界卫生组织不推荐阿司匹林应用于呼吸道感染孩子,只用于一些特殊的疾病,如川崎病等的治疗。赖氨匹林是阿司匹林与赖氨酸的复盐,其作用机制与阿司匹林相同。可用于静脉或肌注给药,减轻或避免了胃肠反应的发生,解热作用强、起效快、作用缓和。但长期应用可能诱发“瑞氏综合征”、诱发过敏性休克和哮喘重度发作。还有其他如双氯芬酸等有抗风湿、消炎、镇痛及解热作用的分甾体类抗炎药,因过敏反应、诱发哮喘等等,14岁以下儿童不推荐使用。

  退烧药确切的学名叫解热镇痛药,这类药品种类繁多。但是,儿童可选的只有两种成分,就是以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为单一成分的药品,即泰诺林和美林,WHO及各国儿童退热药指南推荐使用。

  问题三: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作为最为安全的儿童退烧药物,这两种退热药的使用有哪些区别?家长需要注意什么?

  宋桂华: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均属于非甾体抗炎药,两药均可通过对环氧酶的抑制而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通过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而降低体温,阻止致热源引起的发热反应,对正常体温无影响;同时还可以降低周围神经痛觉的敏感性,两药有退烧、减轻身体疼痛作用,布洛芬还有消炎消肿作用。对乙酰氨基酚的解热镇痛作用缓和持久,布洛芬退热速度及退热维持时间优于对乙酰氨基酚,但每个孩子用药反应会有不同。

  孩子发热时,家长应该根据患儿年龄选择合适的退热药,依据体重严格控制用药剂量。对于≥2月龄儿童退热选择对乙酰氨基酚治疗,剂量为15mg/kg/次,两次用药的最短间隔时间为4-6小时,24小时内服药次数不要超过4次。对于≥6月龄儿童,选择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的剂量为10mg/kg/次,两次用药的最短间隔6-8h,24小时内不要超过4次。症状不缓解,及时咨询医生,避免贻误病情。

  家长应了解正常剂量的副作用,在正常剂量范围内,不良反应主要是轻微的胃肠道反应、皮疹等。而小儿呼吸道感染等原发疾病也容易并发胃肠道症状,因此胃肠道症状也可能与患儿的原发病有关,且药物不良反应在停药后缓解。

  部分患儿服退热药后出汗较多,应补充水分和适量电解质。孩子生病后,本身吃饭就比较差,加上药物,会更影响孩子的食欲,所以建议喂奶或喂饭后再喂药,可以减少药物对肠胃的刺激。对阿司匹林过敏的哮喘患者或家族史者应禁用或谨慎使用这两种退烧药,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也偶可使支气管痉挛,加重或诱发哮喘。

  孩子服用退热药时要适当多喝水,加快药物排泄进程,也有利于避免发汗脱水。同时,吃药降温的同时也需要配合物理降温,像洗温水澡或温湿毛巾擦拭全身,但不要使用酒精擦拭,尤其是儿童,酒精容易透过儿童稚嫩的皮肤导致其酒精中毒。

  问题四:很多家长关心的一个问题是,一种药物可以很好的退热吗?是否可以交替或联合使用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

  宋桂华:吃完1种退热药还没到6小时体温又上升38.5℃以上怎么办?两种退热药交替或一起使用不见得比一种退热药效果好,并且剂量掌握不好反而可能引起药物在体内的蓄积而造成毒副作用。可以选择配合物理降温方法,若仍高烧反复不退或者超高热的情况,要选择及时去医院就医。

  这种情况我们可以发挥中医外治独特的优势:①中药药浴,常用有全身洗浴法、局部擦浴法和足浴法。中药浴可促进血液循环,使全身腠理疏通,毛窍开放,起到发汗退热、疏通经络功效,小儿急性发热应用方便,见效较快;②中药灌肠:肠黏膜可快速吸收药物,避免上消化道酸碱度和酶对药物吸收的影响,具有起效快、副反应小。中医理论认为,外感发热病在肺卫,而“肺与大肠相表里”,采用中药灌肠可使药力循经上达肺卫而逐邪退热。③推拿疗法,通过手法作用于体表特定穴位,如推天河水、大椎等,达到调整阴阳、疏通经络、调节脏腑、疏风解表、解肌散热的功能。④针刺疗法,可激发与调整体温中枢及大脑皮质的功能,而达到退热的作用。⑤刺络放血疗法,采用三棱针快速点刺体表特定穴位,或点刺耳尖、大椎穴放血,达到疏风散邪、清热泻火功效,促使热随血泄。

  问题五:有的时候孩子发高热,家长就会选择注射退热针剂,认为注射退热针剂好得快,是这样吗?

  宋桂华:有时家长着急给孩子降温,会要求注射退热针剂,肌注安乃近、氨基比林会增加粒细胞减少等血液病的风险,儿童禁用。在此告知家长朋友们目前没有静滴用途的退热药,另外切记使用激素来退热,因为会掩盖真实病情。

  问题六:有的孩子一发烧家长就着急使用抗生素和退烧药,这种做法正确吗?什么时候需要用退热药?

  宋桂华:儿童急性发热80%以上是病毒感染,不管是幼儿急疹、普通感冒、流感、疱疹性咽峡炎、手足口病、轮状病毒肠炎等都是病毒感染引起的,所以未合并细菌感染时家长不要擅自使用抗生素。要根据临床症状结合化验检查合理应用抗生素。否则长期不规范使用抗生素会带来以下危害:一:不当使用抗生素会带来较强毒副作用,直接伤害身体,尤其是对儿童听力、严重过敏反应。耳朵对抗生素的副作用最为敏感,比如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最易致听力下降甚至耳聋。二:抗生素不当使用会使细菌产生耐药性,使抗生素药物效果变差,甚至无效。三:抗生素用得过多过滥,会大量杀灭体内正常细菌,让致病菌乘虚而入,当体内菌群失调,感染极易恶化。据世界卫生组织资料显示:全球有1/3的患者死于用药不当,有1/7因病死亡的患者不是死于自身所患疾病,而是死于用药不当。所以我们要安全合理用药,不盲目用药,不滥用抗生素,不超剂量用药,做到科学用药。

  发热是临床很常见的症状之一,也是引起父母担心的一个常见原因,首先家长要正确认识发热,不能盲目退热。发热并不是原发病,而是人体对抗感染的一种生理机制,孩子的免疫系统尚不完善,病原微生物易侵袭,儿童发热的频率会比成人频繁。但发热只是一种临床症状,而不是一种病,所以当孩子出现发热症状时不能仅关注孩子体温变化,要注意寻找孩子发热的原因。

  退热的目的是减轻孩子发热引起的不舒服,所以孩子发热即使超过38.5℃,但孩子并没明显不舒服,玩耍、精神状态等都如常,此时可以选择暂时不用退热药;相反如果孩子不舒服,即使体温不到38.5℃,也可以使用退热药。

  问题七:有的家长认为,是药三分毒,孩子发烧时最安全的应急方法是贴退热贴。这种做法正确吗?退热贴可以代替药物吗?

  宋桂华:孩子发热时家长既不要因着急而加量喂孩子退热药,也不要担心药物的副作用拒绝喂孩子退热药,按照药物使用说明书或在医师指导下规范使用退热药是安全的。退热贴可以作为辅助退热,但是退热效果并不理想,不可代替退热药物。

  问题八:许多家长在孩子退烧后马上停药,这种做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宋桂华:引起儿童急性发热的原因有很多,临床常见的有呼吸道感染、消化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神经系统感染等。当服用退热药孩子热退后,不能简单停药即可,要看原有的感染原是否清除,以防“死灰复燃”。要针对原发病规范合理治疗,必要时进行实验实、影像学等检查以了解疾病情况。

  问题九:家中有孩子的家庭,总会常备退热药物,退热药如何量取和存放?

  宋桂华:对于年龄小的孩子,特别是有热性惊厥史者,家中备药是很有必要的,但一定要存放到孩子不能随意找到的地方。退热药的量取家长要注意,小剂量的退热药一般带有标有刻度的滴管,大剂量的退热药一般瓶身有刻度标记,注意取出的药物量。

  对于家中常备的退热药,家长可依据说明书上的贮藏方法存放,一般遮光,密闭保存即可。在给宝宝使用前注意查看保质期,另外已经开口时间长的退热药即使在保质期内也不可使用。

  问题十:安全用药关系千家万户的健康福祉,儿童用药更是关系孩子的健康未来,最后,在儿童服用退热药物的方法上,给广大的家长朋友们一些好的建议吧?

  宋桂华:其实发热是人体对于致病因子的一种全身性防御反应,是人体适应内外环境温度的一种代偿性的反应;是人体清除致病源的过程。中医古代就有“变蒸学说”。家长应该学会判断孩子发热的危险、严重程度,还要辨别是否真发热,发热的分类等等。这是对发热的认识。

  孩子发热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不应穿的过厚,因为会阻碍散热,可以给孩子盖薄单子,避免因身体过度寒冷而引起寒颤;②应保证孩子充足的水分摄入;③不要用酒精擦拭或洗冷水澡,这样做会快速降低皮肤温度,导致寒颤,肌肉收缩产热会进一步增加体温,也会引起孩子的不适感;④不要单纯为了急于降温而给孩子应用过多退热药物,发热是机体对感染的正常反应,中等程度的发热可以调动机体免疫力,有利于机体杀灭病菌,如果孩子较难受或烦躁不安时,可以给予退热药以提高孩子舒适度;⑤了解一些儿童常见病发热特点,如幼儿急疹、感冒夹滞等。

  总之,退热只是缓解小儿发热症状,在退热的同时更应积极查因治疗原发病。因小儿本身生理发育不完善,在选择退热药时应慎之又慎,全面考虑。那种强行退热、急于退热、滥用解热药的作法是有弊无益的。

  专家简介:

  宋桂华:主任医师、医学博土、硕士研究生导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二区主任;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儿科分会常务理事及呼吸学组长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儿科分会常务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童肺炎联盟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中国中药协会儿童健康与药物研究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呼吸病分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呼吸学组组长;河南省中医儿科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郑州市中医儿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联合会中医儿科专业委员会理事。

  运用中医、中西医结合方法诊治儿科各种常见病及呼吸疑难症,发挥中医辦证优势治疗儿童哮喘、肺炎、长期发热、闭塞性细支气管炎、反复呼吸道感染、急慢性咳嗽、婴幼儿喘息等呼吸系统及过敏性疾病。

  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有关哮喘研究课题2项,承担其他国家级、省、市级科研项目10余项,获科研成果奖6项,实用新型发明专利二项,发表sci论文1篇、国家级核心期刊及省级杂志等学术论文60余篇,学术专著4部。


[责任编辑: 田晓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