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医药网手机版
当前位置: 河南医药网 > 名医面对面 > 正文

【安全用药专家对话】陈文霞:药物滥用导致宝宝耳聋!如何保障新生儿用药安全?

发布时间:2020-12-03  来源:   
2020-12-03  河南医药网

  2020年国家安全用药月的主题为“安全用药 战疫同行”。国家药监局要求各地组织开展好药品安全科普宣传活动,提高公众药品科学素养,增进对监管工作的理解,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为此,河南省药品监督管理局联合河南广播电视台健康大河南,推出《安全用药专家对话》,本期,我们邀请到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主任医师陈文霞做客健康大河南演播室,为大家科普有关新生儿安全用药的知识。

  本期要点:

  问题一:我们知道,令人震撼的千手观音的表演者大都是因为小时候发烧不当用药导致的耳聋,而根据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数据显示,我国新生儿用药不良反应率高达24.4%,是成人6.9%的4倍。导致我国新生儿用药不良反应率这么高的原因都有哪些?

  陈文霞:这个问题主要反应的是药物不良反应,其中耳聋可能是比较严重的不良反应,我国每年新生耳聋儿大概两三万人,其中50%是遗传因素造成的,千手观音的宝宝们是在用药后出现的耳聋,可能是药物性耳聋,也可能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用药敏感性增强或不合理造成。

  目前引起耳聋的药物有60多种,多集中在氨基糖类药物,比如链霉素、庆大霉素等,还有非氨基糖甙类药物如氯霉素、红霉素、万古霉素等,但这些药物在儿童特别是新生儿期都是严格禁忌症或严格的应用方法的,这也大大降低了这部分药物引起的药物性耳聋。但是还有一些药物对耳聋基因阳性的孩子,药物的敏感性也增强,即使合理应用也有不良反应的发生,总之,药物性耳聋与药物的总量、疗程、使用方法及重叠用药等也有密切关系,还有一些药物是从母汁里面分泌出来的,还有药物可以通过胎盘影响新生儿,所以新生儿的耳聋不仅是药物,还有遗传、母亲用药等有关。

  药物具有双重作用即治疗作用和损害作用,损害作用也称药物不良反应,新生儿用药不良反应较高的原因多有以下几种 :1.同时应用多种药物或并发多系统疾病;2.认为孩子得的是一般疾病,自行用药或将成人药物应用于新生儿3.超剂量或说明书应用4.应用对新生儿有禁忌症或应用药物之间有拮抗或甚至严重不良反应的药应用到新生儿,增加药物吸收度,5.给药的方法和途径,静脉用药较容易发生,口服刺激性药物等,用药持续时间较长,容易发生蓄积而产生;突然的减停药物出现反弹等;7.新生儿机体的个体差异,对药物的感受也不一样;8.使用药物的疾病状态也影响药物,比如肝功能不好,营养状况不好,应用药物时可能产生不良反应;9.药物保管不当或污染或药物质量问题等等等,所以新生儿这个特殊的人群,用药要慎重。

  问题二:新生儿生理过程变化迅速,器官功能发育不全;这些改变对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与蛋白结合量,受体的敏感性,代谢及排泄均有明显的影响。那么怎样做到合理用药,新生儿用药的原则是什么?

  陈文霞:新生儿由于各器官没有成熟、免疫力低,容易患有疾病,需要药物治疗,但作为特殊的群体,用药需要严格把握用药指征,遵循用药原则,力求做到合理用药、安全用药。

  一、要合理选择药物。根据疾病的诊断,选择合适的药物,对于明确有使用禁忌的药物不要选择,能用一种药物不重叠或多种药物同用,在必须联合用药时要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二、要选择合适药物剂量。药物剂量选择不当是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主要原因。目前很多药物没有新生儿用药的专用计量,多是结合年龄、体重等给药,要结合病情选择合适药物剂量,避免超剂量应用。

  三、要选择药物的给药途径。给药途径多是由疾病的决定的。一般口服药物因为新生儿胃液分泌的少、排空时间长,肠蠕动弱、各种酶缺乏或活性低,口服吸收率是低的;皮下注射或肌肉注射因皮下脂肪少,皮肤薄,周围组织不容易吸收,容易形成局部硬结;静脉用药可靠,但要注意药物浓度,特别是高浓度药物应用时要防止药物外渗。

  综合,合理用药是关键,家长和医生都要树立安全用药意识,避免滥用、不合理、超剂量应用药物。

  问题三:有时候家长因为各种原因而忘记给孩子喂药,经常会出现中午没喂药,晚上喂双份药的情况。这样的做法正确吗?如果剂量加倍会产生哪些不良反应?

  陈文霞:这个问题主要涉及的是药物喂养的频次问题,也就是药物的时间依赖、浓度依赖的问题了。临床最多的是抗生素。首先,时间依赖的抗生素半衰期短,需要多长给药,才能大药最佳疗效。随意或无意延长给药时间,将无法保证有效的血药浓度,此时非但不能杀死细菌,还有可能产生耐药,一般是不可取的。

  其次是浓度依赖的抗生素给药,抗生素发挥疗效是药物达到在组织中的浓度后才能发挥疗效,虽然和时间没有关系,虽然在一定范围内提高浓度也就是增加药量能发挥更好的疗效,但浓度超过一定范围,可能对增加药物的对机体的毒性作用。

  问题四:一些家长在当宝宝出现感冒、发烧、腹泻等症状的时候,很焦急,第一反应就是给孩子喂消炎药。您怎样看待这样的做法?不当使用消炎药会带来哪些后果?

  陈文霞:感冒一般多是病毒感染的较多,常规选择抗生素是不正确的,对于一些确实是细菌感染引起的可以选择抗生素,家长也可能会疑问,既然感冒有可能是细菌感染,我早点应用抗生素是不是可以早点预防,实际上是没用的,可能会出现耐药菌增加。还是建议在明确细菌感染后合理选择抗生素。

  发烧只是疾病中的一个症状,首先要明确疾病的诊断,而不是单纯的选用抗生素,即使选用抗生素也要区别感染性发热和非感染性发热,对于非感染性发热及病毒性感染选用抗生素也是疗效不佳的。对于细菌性感染要根据感染的病原菌选择敏感抗生素,而不是简单的口服抗生素。

  腹泻临床也可能是症状性或疾病,如果腹泻是症状性的话只需要积极治疗原发病,同时对症治疗腹泻,而不是单纯选用抗生素治疗。对于细菌感染性腹泻,根据病原菌选择敏感抗生素.

  不当使用抗生素可能产生的后果:1.选择不正确的话可能会疗效不佳或无效,甚者会延误病情;2.胃肠道不适如恶心/呕吐/腹泻/菌群紊乱/肝功能损伤/肾功能损伤等。3.过敏反应,药物热/血管神经性水肿/严重的甚至会休克,甚着死亡。4.造血功能异常,如白细胞低、血小板低等。5.耳聋。6.细菌耐药。7.双重感染等。

  问题五:有些家长同时带孩子看多个科,医生也会针对病情开出相应药品,这样的做法正确吗?这个时候家长朋友们在给孩子用药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

  陈文霞:这种现象在临床中并不少见,也会遇到一个病人同时挂好几个大夫的号,开具不同的药物,对于这个问题呢,不能简单定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1.可能是孩子的疾病复杂,涉及的专业较多,而我们现在的大夫以专科为主,孩子同时有多学科疾病,比如专科性比较强的遗传代谢疾病/肾病/外科疾病等合并有急性疾病或危重疾病等,确实需要多个大夫看病,但是要注意多科大夫开药之间的协同或拮抗甚至相反的药物,最好是能多学科会诊,特被是疑难疾病,尽量避免出现此类现象。2.还有就是家长主观意识较强,认为孩子不是某个大夫诊断的或没有大夫说的严重的疾病,或有的建议住院而有不想住院等情况时,想多听听大夫的建议,会同时找好几个大夫了解病情或开药等,3不同资历的大夫有时候会给出差异较大的结论时,家长就更困惑了,可能也要再挂号找到权威大夫最终确诊的定论开药等等情况。

  对于这些问题,建议医师在前者诊疗的基础上,合理增添药物,避免药物重复或叠加应用。

  一般情况下,确实每个医生对疾病的分析可能存在差异,即使看病的结果相同,不同医生的用药习惯和理论也会有微小的差异,开出来的药也会有轻微的差异。但大的原则应该差距不大,建议家长在就诊的时候尽可能专科就诊,对于疑难疾病的话,有会诊中心,进行多学科会诊,合理用药。

  问题六:现在二孩政策开放,许多家庭新添了宝宝,当新生儿生病的时候,很多家长直接将大孩子的药品喂给小宝宝,陈主任,这样的做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陈文霞:我国婴幼儿所用药物的各种剂型甚少,在生活中确实有部分家长在新生儿生病的时候将儿童或成人药物减量替代给新生儿应用。这一般是不可取的。1.用药量准确度很难掌握,没有严格按照新生儿用药分割,可因过量产生毒副作用;2.有些因选药不当,将片剂或胶囊拆开应用,分割后会失去对有效成分的保护作用,也会增加了错误的风险;3.有些药物明确有新生儿使用禁忌,家长如果未有考虑或详细看说明书,也会对新生儿造成严重的不良反应的。4.新生儿发育不健全,即使服用成人药物的小剂量,也可能出现不良反应。5.新生儿用药相对温和,刺激性小,与成人药物有区别的。总之呢,建议婴幼儿尽量服用新生儿或儿童专用药,以避免不良反应。

  问题七:孩子用药不是大人的缩小版,新生儿和大孩子又有所不同。那么适合新生儿选择的药品剂型都有哪几类?

  陈文霞:建议家长们,药物剂型选择方面,尽量选择有小儿剂型的药物,避免由剂量分割造成的不便或不良后果。尽量选择小儿易于接受的颗粒剂、糖浆剂、滴剂、口服液等,减少喂药困难。对于没有小儿剂型的药物,需要严格按照儿童用量进行准确分割,避免药物过量造成的毒性反应。.

  问题八:我们知道,宝宝成长所需的营养主要是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有时候,家长担心孩子摄取不够,就会购买一些营养药物给孩子吃。这样的做法是否可取?

  陈文霞:家长们都希望自己的宝宝既聪明又健康。所以他们对于自己的宝宝的成长发育非常的重视。很多的家长们会给自己的宝宝选择一些个营养品来补充他们身体内缺乏的营养。但是如果孩子的营养平衡、饮食丰富,就不需要额外吃营养品。当怀疑营养缺乏的时候,或其他疾病影响到孩子的应用状况时,可到医院检查,通过医学诊断决定儿童是否需要进补,并在医生和营养师的指导下补充。切不可盲目给孩子服用营养保健品,毕竟宝宝的肾脏、肝脏等代谢器官还比较幼小,摄取营养最好通过天然的食物,而不是化学制作的儿童营养素之类。

  问题九:还有一些家长,担心药物的毒副作用,只要孩子的症状消失,就立马停药,这样的做法正确吗?会导致什么严重后果?

  陈文霞:这种做法应该不全面,对一些对症治疗的药物,比如退热药,体温正常即可停药,还有感冒的药物,症状消失了,也可停药,然后注意生活起居和饮食的调理。但对于治疗疾病的药物并非症状消失就停药,比如哮喘治疗的药物,症状缓解后可以停掉短效的β2受体激动剂,而长期抗炎的药物吸入激素可能还有长期应用,根据病情控制情况,逐渐减量而非症状缓解即停药,停药后容易造成疾病控制不佳,反复喘息的发展,甚者出现重症发作而影响孩子的生活质量。还有一些特殊感染,比如结核感染,药物应用有疗程,三次结核菌培养阴性才能停药;支原体感染的重症肺炎,也要按疗程用药,而非症状一消失就停药,容易使致病菌死灰复燃甚至产生耐药性,还可能导致急性感染转变成慢性感染,迁延难愈。总之,尽可能在医生的指导下减或停药,避免因不合理停药而产生不良后果。

  问题十:如果必须服药,父母除了要了解药物的用量、不良反应之外,还要注意喂药的方法,在节目最后,您给广大的家长朋友们分享一些好的建议吧?

  陈文霞:宝宝父母最怕宝宝生病了,宝宝一有风吹草动,全家都像热锅上的蚂蚁,不知所措,其实有些疾病,加重常备一些药物,也可解决不时之需的。如常用的退热药、哮喘药物、抗过敏药物、治疗腹泻等等药物;

  比如退热药物:一般建议体温在38.5℃以下,没有明显的其他不适症状的情况下,还是建议物理降温,超过38.5℃时,有明显的不舒服时,建议使用如布洛芬、泰诺等退烧药后就诊。

  抗过敏药:对于季节性过敏或哮喘急性发作的孩子,可以备用西替利嗪、短效的β2受体激动剂、鼻喷剂等,快速缓解症状后及时就医。

  红臀,蚊虫叮咬,荨麻疹、磕碰等,小婴儿最易发生,可以备一些皮肤病的药物,对症处理一下。比如炉甘石洗剂、黄连紫草膏、百多邦软膏止咳化痰药物: 胃肠道疾病用药:比如腹泻的益生菌、思密达、口服补液盐等;

  在此要提醒宝妈和宝爸们,在自己无法判断宝宝疾病的情况下,用药需谨慎,建议及时就医,就医时要记得告诉医师宝宝的用药情况,避免药物重复应用,也不要因为有自备药物而不去就医而延误宝宝的病情。

  专家简介:

  陈文霞: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在读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儿童重症监护病区主任,儿童阻塞性疾病多学科门诊负责人,师承全国名中医丁樱教授,第六批全国名中医继承人,担任中华民族医药学会儿科分会常务委员,中华民族医药学会儿科分会儿童重症学组组长,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委员,河南省中西医结合结合学会常务委员,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儿科分会新生儿、儿童重症学组组长,河南省变态反应学会儿科分会副组长,河南省医学科普学会感染与预防控制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河南省重症医学会委员,河南省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专家成员,河南省医学会儿科分会急救组委员。主持省厅局级课题6项,发表国家级及核心论文20余篇,执笔中成药治疗新生儿黄疸临床应用指南,编写论著5部,其中主编1部,统编教材编委2部。目前主要从事儿童感染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小气道阻塞性疾病、慢性咳嗽、鼾证、重症肺炎、哮喘、反复呼吸道感染等呼吸系统疾病及新生儿、儿童危重症疾病。


[责任编辑: 赵静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