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医药网手机版
当前位置: 河南医药网 > 名医面对面 > 正文

【万安妇儿名医对话】对话李彩霞:孕产妇妊娠风险评估及应对办法

发布时间:2021-02-19  来源:   
2021-02-19  河南医药网

  前言:孕育新生命给家庭带来了喜悦与希望,但同时,也潜藏着难以预计的风险。为使每一位孕妇平安度过孕产期,最大限度的保障母婴安全,对孕产妇进行妊娠风险评估是必不可少的,那么,什么是妊娠风险评估?对孕产妇有怎样的意义呢?

  本期节目,我们特别邀请到郑州万安妇产医院业务院长李彩霞,来给我们讲一讲妊娠风险评估的相关知识。

  问题一:李院长,您好!我们知道,孕期要进行的检查有很多,但是对于妊娠风险评估,大家都不太了解,为什么要进行妊娠风险的评估呢?

  李院长:2016年我国全面两孩政策实施后,高龄、高危孕产妇增加,孕产妇合并症、并发症风险增高,保障母婴安全形势十分严峻。在2017年7月,我们国家卫计委印发了《关于加强母婴安全保障工作的通知》,提出要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全面开展妊娠风险评估工作,从妊娠源头防控风险,降低母婴并发症的发生。

  问题二:妊娠风险评估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是从孕前开始还是孕期哪个阶段?

  李院长:妊娠风险评估是对怀孕开始至产后42天的妇女进行妊娠相关风险的筛查、评估分级和管理。对评估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干预,防止不良妊娠结局发生,保障母婴安全。

  现在都讲优生优育,如果医疗条件允许妊娠前开始评估最好,如传染病.........、慢性高血压......、心脏病..........

  问题三:妊娠风险评估怎样分级?

  李院长:按照风险得严重程度分别以“绿(低风险)、黄(一般风险)、橙(较高风险)、红(高风险)、紫(传染病)”5种颜色进行分级标识。

  (1)绿色标识:妊娠风险低。孕妇基本情况良好,未发现妊娠合并症、并发症。

  (2)黄色标识:妊娠风险一般。孕妇年龄≥35岁或BMI≥25等孕妇基本情况存在一定危险因素,或患有孕产期合并症、并发症,但病情较轻且稳定。

  (3)橙色标识:妊娠风险较高。孕妇年龄≥40岁或BMI≥28,或患有较严重的妊娠合并症、并发症,对母婴安全有一定威胁。

  (4)红色标识:妊娠风险高。孕妇患有严重的妊娠合并症、并发症,继续妊娠可能危及孕妇生命。

  (5)紫色标识:孕妇患有传染性疾病。紫色标识孕妇可同时伴有其他颜色的风险标识。

  问题四:分级以后你们作为医疗机构如何将高危的孕妇上报到主管行政部门?

  李院长:医疗机构应当根据孕产妇妊娠风险评估结果,首先在《母子健康手册》上,标注评估结果和评估日期。对于风险评估分级为“橙色”、“红色”的孕产妇,医疗机构应当填写《孕产妇妊娠风险评估分级报告单》,在3日内将报告单报送到辖区妇幼保健机构。如孕产妇妊娠风险分类为红色,应当在24小时内报送到辖区妇幼保健机构。

  问题五:妊娠风险评估后怎样管理?

  李院长:1.对妊娠风险分级为“绿色”的孕产妇,应当按照《孕产期保健工作规范》以及相关诊疗指南、技术规范,规范提供孕产期保健服务。可以在社区、乡镇机卫生院等一级医疗机构做孕检。

  2.对妊娠风险分级为“黄色”的孕产妇,应当建议其在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接受孕产期保健和住院分娩。如有异常,应当尽快转诊到三级医疗机构。

  3.对妊娠风险分级为“橙色”、“红色”和“紫色”的孕产妇,医疗机构应当将其作为重点人群纳入高危孕产妇专案管理,合理调配资源,保证专人专案、全程管理、动态监管、集中救治,确保做到五个一即:“发现一例、登记一例、报告一例、管理一例、救治一例”。对妊娠风险分级为“橙色”和“红色”的孕产妇,要及时向辖区妇幼保健机构报送相关信息,并尽快与上级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共同研究制订个性化管理方案、诊疗方案和应急预案。

  (1)对妊娠风险分级为“橙色”的孕产妇,应当建议其在县级及以上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接受孕产期保健服务,有条件的原则上应当在三级医疗机构住院分娩。

  (2)对妊娠风险分级为“红色”的孕产妇,应当建议其尽快到三级医疗机构接受评估以明确是否适宜继续妊娠。如适宜继续妊娠,应当建议其在县级及以上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接受孕产期保健服务,原则上应当在三级医疗机构住院分娩。

  对于患有可能危及生命的疾病而不宜继续妊娠的孕产妇,应当由副主任以上任职资格的医师进行评估和确诊,告知本人继续妊娠风险,提出科学严谨的医学建议。

  (3)对妊娠风险分级为“紫色”的孕产妇,应当按照传染病防治相关要求进行管理,并落实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综合干预措施。

  问题六:李院长,刚才您讲了很多,我们国家对妊娠是非常重视的,因为妊娠关系到母婴两个人的安全,宝宝健康是家庭的幸福,更是国家的未来。我有很多问题,想问一下你们在实际工作中是怎样管理的?

  李院长:好的。

  问题七:妊娠以后孕妇都要去医院做NT ,什么是NT?什么时候去做最好?

  李院长:NT是指胎儿颈项透明层厚度,也就是胎儿颈椎水平时皮肤至皮下软组织之间的最大厚度。正常值≤2.5mm。

  是孕早期胚胎淋巴液的聚集,14周以后随着淋巴系统的发育逐渐吸收。2.5~3.0mm属于临界风险。≥3.0mm属于高风险,通过网络平台上报省系统,需要进一步检查及随访。

  检查时间:

  (1)孕11周---孕13+6周

  (2)头臀长相当于45-84mm

  问题八:NT怎样做?为什么要做NT?

  李院长:NT是利用超声测定胎儿颈项透明层厚度,其厚度增加,发生胎儿异常的可能性也增加。

  意义: NT增厚与胎儿染色体核型、胎儿先天性心脏病以及其他结构畸形有关。颈项透明层越厚,胎儿异常的概率越大。

  问题九:什么是唐氏综合征?

  李院长: 它是指人的21号染色体由正常2条变成3条,是一种先天性染色体异常的多基因畸变造成的疾病。又称“先天愚型”或“21三体综合征”,俗话说的先天性傻孩子。

  唐氏综合征是以英国著名医生(John Langdon Down)的姓氏命名,他在1866年率先对这类疾病的面部特征进行完整描述。翻译中文为“唐氏综合征”。

  问题十:我们家几代人都没有遗传病,怀孕后还需要做唐氏筛查吗?

  李院长:唐氏综合症是基因突变,是一种偶发性疾病,不是遗传学疾病,每一位怀孕的女性都有可能生出“唐氏儿”。所以,为了宝宝的健康和未来,每位准妈妈都应该做唐氏筛查。

  问题十一:唐氏儿出生后有没有药物或者手术的治疗方法?

  李院长:唐氏综合征是染色体异常引起的。因此,不能通过药物或手术治疗。

  问题十二:孕妇出生唐氏儿的几率是多少?

  李院长:(1)生“唐氏儿”的几率会随着孕妇年龄的递增而升高。

  (2)唐氏综合征在普通人群中的发生率大概为1/800,随着孕妇年龄的增加,发生率呈直线增加。

  比如,40-45岁的孕妇唐氏综合征的发生率可以增加到1/50,甚至更高。

  (3)强调,预产期年龄≥35岁的高龄孕妇,需要做染色体检查。

  问题十三:唐氏筛查高风险就一定出生唐氏儿吗?

  李院长:(1)不是的。唐氏筛查对21-三体的检出率为75%-85%之间,对神经管缺陷的检出率为90%。

  (2)高风险只是说胎儿更有可能是唐氏儿,低风险中也可能有唐氏儿。所以,高风险者需要做羊水穿刺进一步确诊。

  问题十四:唐氏筛查的孕周及注意事项?

  李院长:唐氏筛查的孕周是妊娠15~20+6周之间。

  需空腹,医生开单时需核对孕周,尤其是对于月经不规律的孕妈妈。孕周是否准确对于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十分重要。

  问题十五:有的人孕期做唐氏,有的人做无创DNA,什么是无创DNA?

  李院长:因为在孕期胎儿的细胞可以通过胎盘渗透到母亲的血液当中,胎儿细胞被母体免疫系统破坏,细胞破坏以后胎儿的DNA就会残留下来。临床上利用母亲静脉血,通过基因检测手段来筛查胎儿患染色体疾病的风险。

  问题十六:无创DNA的筛查时机?

  李院长:无创DNA的筛查时机妊娠12周~24周,不需要空腹,抽取母亲静脉血10ml。

  问题十七:无创DNA的适用人群?

  李院长:适用人群

  (一)血清学筛查显示胎儿常见染色体非整倍体风险值介于1/270~1/1000之间的孕妇。(唐氏筛查临界风险)

  (二)有介入性产前诊断禁忌证者(如先兆流产、发热、出血倾向、慢性病原体感染活动期、孕妇Rh阴性血型等)。

  (三)孕20+6周以上,错过血清学筛查最佳时间,但要求评估21三体综合征、18三体综合征、13三体综合征风险者。

  主问题十八:无创DNA的慎用人群?

  李院长:有下列情形的孕妇进行检测时,检测准确性有一定程度下降,检出效果尚不明确;或按有关规定应建议其进行产前诊断的情形。包括:

  (一)早、中孕期产前筛查高风险。

  (二)预产期年龄≥35岁。

  (三)重度肥胖(体重指数>40)。

  (四)通过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方式受孕。

  (五)有染色体异常胎儿分娩史,但除外夫妇染色体异常的情形。

  (六)双胎及多胎妊娠。

  (七)医师认为可能影响结果准确性的其他情形。

  问题十九:无创DNA与唐氏筛查的区别?

  李院长:共同点:都是抽取母亲静脉血筛查胎儿染色体疾病;都是筛查手段,不是确诊诊断。

  不同点:唐氏筛查是根据母亲血中HCG、AFP和E3的表达,间接判断胎儿染色体异常的风险,价格便宜,但是假阴性率和假阳性率都相对较高,准确率在75~85%之间,一般情况下完全可以满足孕期筛查需要,目前是免费的。

  无创DNA:从母亲血中分离胎儿DNA成分,确定胎儿是否有染色体异常,价格较贵,属于自费项目。对21-三体准确性在99%以上,要比唐氏高,也是一种产前筛查手段,不是产前诊断方法。

  本期嘉宾:


[责任编辑: 孙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