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医药网手机版
当前位置: 河南医药网 > 名医面对面 > 正文

【自闭症日特别节目】魏丽丽,何晶:ABA改变自闭症儿童社交和认知

发布时间:2021-04-02  来源:   
2021-04-02  河南医药网

  通过前几期的节目想必大家都对自闭症儿童有所了解,这么一群孩子他们不能像我们普通儿童一样进行社交和表达,不知道怎么和其他孩子一起玩,一起参与游戏,甚至是给他玩具也不知道该如何去玩、去探索,无论是开心还是难过都不会说,取而代之的可能是哭闹和发脾气。一部分孩子同时也存在认知发育方面的问题,继而也会影响孩子语言发展和学习能力。那么,面对孩子的这些问题,我们该如何引导孩子发展社会交往和认知能力呢?今天我们请来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童脑病诊疗康复中心的魏丽丽,何晶二位老师,来聊一聊如何应用ABA来改善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和认知能力。

  本期要点:

  问题一:我们刚才提到自闭症的孩子存在明显的社会交往能力的问题,魏老师,您能不能具体说一说这些社交问题还体现在哪些方面?

  魏丽丽:这样的孩子社会交往能力的障碍表现在很多方面,非语言的和语言表达整合缺陷。表现为眼神的回避,看人的时间很短暂或者完全回避,叫他没有任何反应或回应次数少,在有要求的时候,比如想吃东西拿不到会拉着妈妈的手伸向东西,而不是用手指或用语言表达,而且在这个过程与妈妈的眼神交流也很少,也不会用表情来表示自己的喜怒哀乐。

  不会因为别人的情绪来调整自己的行为,意识不到自己对他人的影响,别人可能已经生气了,他还在笑,不会休息并在意别人的感受,我们在社会交往中有一个很重要的点就是会意识到自己对别人的影响,从而做出调整,而自闭症的孩子往往没有这方面的能力,在别人看来,就比较淡漠。

  还有的孩子语言发育落后很多,只会叫爸爸妈妈,语言理解和表达明显受损,不理解别人说话的意思,自己也说不出来。当想要东西而无法表达时,进而会引发一系列的情绪行为问题,可能表现为打人、自伤、或者哭闹等等,这些问题会让家长比较头疼。看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只会自己玩,不会把自己的兴趣分享给其他人,而且他们玩玩具的方式也比较单一,玩小汽车玩具时可能只会一直转轮子,而不会汽车推一推,或者喜欢摞杯子,排列积木,有些孩子喜欢书,但是也不是去看里面的内容,而是一直反复的翻书页。也不能在玩玩具的时候和父母进行分享展示,他们感兴趣的东西不会吸引爸爸妈妈去看。孩子对父母的依恋关系较差,妈妈离开不知道去找妈妈,不能与同龄儿童交往玩耍,发展伙伴关系,或者部分轻症孩子有交往动机却不知道如何发起和别人的交往。因为刻板行为和狭隘的兴趣,孩子可能对物品的兴趣大于对人的兴趣。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喜欢大部分我们日常见到的玩具,而有些自闭症的孩子喜欢某一种玩具,对其他的玩具视而不见,没有兴趣。这样狭隘的兴趣,也会让孩子对玩具的探索能力受限,影响孩子的发展。一些大龄的自闭症儿童在学校中,由于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的问题,没有好朋友。在和别人聊天过程中,因为听不懂话外之意,对语言的理解停留在表面,而且不能就一个话题和别人持续的进行交谈。因而也会受到其他小朋友的排斥,无法很好地融入集体。

  问题二:前面我们聊了孩子关于社会交往能力的问题,相信大家也大概都了解自闭症孩子的很多社交问题,那么这些孩子认知能力发展是什么样的表现?这些认知能力的问题会对孩子社交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自闭症儿童的认知和行为发展规律与正常儿童基本一致,然而,发展速度却比正常儿童慢很多。在具体的认知方法方面,绝大多数自闭症儿童与正常儿童有明显不同:

  1、自闭症儿童爱关注事物的细节,而非整体。人的认知发展通常经历从感知、表象到概念的过程,而这一过程是建立在现有物质基础之上的。可是对于自闭症儿童而言,他们的认知过程却与正常孩子不同。我们上课时有一个孩子就很典型,老师拿一个薯片筒,问孩子,这是什么,孩子说,是小手,老师很困惑,因为是想让孩子说薯片,就拿薯片筒仔细的看了一下,发现在边上有一个不起眼的小手。 这就是自闭症儿童认知的一个主要特点,他们在认知事物的时候往往只关注一个细节,而不是整体。 他们对事物的观察与区别中常常出现这样的事例。

  2、自闭症儿童对事物的认知缺乏联系。就像一个孩子从高处往下跳,一旦被摔痛过一次后,他们就会反思自己的行为,调整行为方式,可是,自闭症儿童对事物的认知往往缺乏联系,因此,他们在事后感到疼痛时,会全然不知是何种现象引起的疼痛,继而还会发生类似的事例。这种情况在自闭症儿童中十分常见。

  3、自闭症儿童的选择性注意明显 很多自闭症儿童的家长都说,孩子会记住大人不在意时讲的话,但是当大人真正面对孩子沟通时,他们又表现出漫不经心的态度。这种情况在认知心理学领域,被称之为选择性注意。这种现象不仅存在于自闭症儿童之中,其实在普通儿童和成人中也很常见,只不过自闭症儿童的选择性注意更加突出而已。

  4、自闭症儿童的迁移能力弱,常拒绝变化 自闭症儿童在认知过程中,对事物认可的专一性很强,往往拒绝变化。就像一直是一个固定的老师给孩子上课,有一天换了一个老师,这个孩子就会大哭不止,也不是喜欢那个老师,而是对环境的改变不能接受。

  这些孩子会对某一种知识和事物特别执著,很排斥其他知识和事物。部分自闭症儿童对事物的辨别和筛选能力较弱,但他们却同时表现出超强的机械记忆和照相记忆。 就自闭症儿童这个群体来说,并不是所有人都处于低水平状态。一些重视孩子发展的家长,坚持对患儿进行科学教育,使孩子的认知水平达到甚至超过同龄儿童的水平。这种情况也是有的。目前,我们对于自闭症儿童的认知途径和方法,还有很多需要研究的问题,比如语言的发展、联想能力的开发、认知发展与知识教育的相互关系等等,都需要我们去探索。

  对社交的影响:大多数孩子并不需要特别指导,就能学会社交技能。他们通过观察大人或同伴来理解一些常见的社交行为规范,根据别人的反馈了解自己什么时候犯错,并且学习不再犯同样的错误。但自闭症孩子无法随机学到社交技能,这与他们解读别人的口语及非口语线索的能力较差,以及较少有机会在社交场合练习社交技能相关。

  自闭症儿童社交功能障碍和认知发展落后的关系导致部分自闭症儿童的认知发展落后,接受性语言和表达性语言发展缓慢,常常因为不能理解而导致无法回应、很少表达,加上沟通意图和社交技巧的缺乏,导致他们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无法进行社会交往。比如说,自闭症孩子由于认知能力受限导致他不会用合适的语言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愿望,无法加入。在老师的帮助下加入游戏后,他无法理解游戏规则,因而无法遵守,常常依照自己的想法来行动,不能和同伴很好的互动,导致游戏参与失败。

  问题三:针对这些孩子的认知问题,肯定也是家长们很着急和焦虑的问题,那么何老师,我们会用什么样的方法进行干预?

  何晶:认知能力包括知觉、记忆、注意、思维和想象的能力。提升自闭症儿童的基本认知能力,包括提升他们的言语信息、认知策略、智慧技能。儿童认知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儿童的认知活动是有规律地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逐渐发展的。认知训练应该依据自闭症儿童的认知发展规律来确定训练内容,以培养与提高多项认知能力为目标,把数字、符号、图形和文字作为训练材料。

  认知训练的具体目标是:提高自闭症儿童的知觉、表象、思维、记忆等各方面能力,达到全面发展的康复目标。在家庭康复中,认知训练的内容包括注意训练、观察能力、比较排序、记忆能力、同类匹配、图形认知、颜色认知、、数字认知等。这也是孩子的基础认知,基础认知奠定了孩子对事物的基本认识,培养了孩子了的学习的能力。也是为综合认知,也就是对事物的思维反应和理解做基础。

  1 .注意力训练 根据指令找一个数字图片或者多个数字图片,能力好一些的可以看一些找不同或者练练看的书。还有像舒尔特方格这样专业训练的书。

  2、观察力能力 找一样的颜色、形状 ⑴卡片与卡片配对 ⑵实物与.实物配对 ⑶实物与卡片配对 能力在好一些的孩子,可以准备一些少了部位的物体,让孩子通过观察去发现。

  3、记忆力能力 可以准备一些卡片,也可以复述的形式,让孩子把看到的或者听到的复述出来,也可以通过发生过的事情,让孩子回忆的形式,来提高记忆力。

  注意力训练、观察力训练和记忆力训练都是相联系的,不是单独存在的,所以只要坚持训练,一定会有收获的。而且这些能力也是孩子学习任何技能的基础。

  4、比较排列 准备一些类似套盒或者像蒙氏教具的圆柱体,在孩子能认识大小,高低,粗细后,进行比较排列,从高到低,从大到小,从粗到细。从而提高孩子的观察和理解能力。

  5、分类 开始可以找能吃的—不能吃的。慢慢的可以水果、蔬菜、动物分类:让孩子把同一类的放在一起(把动物放在一起,水果放在一起)。

  6、认识形状⑴命名,这是正方形,这是长方形。⑵辨别,拿出两个形状,问:哪个是圆形,哪个是正方形 ⑶确认:这是什么形状的?(4)泛化:例如:“桌子是什么形状的?”“长方形。”“饼干是什么形状的?”“正方形。”

  7、认识颜色:教自闭症儿童颜色时要切记:红色与黄色要分开,绿色与蓝色要分开。也就是颜色接近的要分开。通常先教孩子红色、黑色、白色三种颜色,这三种颜色的色差比较大,利于视觉上分辨。有利于孩子掌握。

  8、数学:⑴认识数字,通过点数和直观的数字卡片了解数字。再通过指示、导读、跟读、复读等方法认识数字。⑵点数:最后一个数字是关键,孩子会数,不意味他明白,要用不同种类、数量、环境中的物品来强调这个概念,通过泛化让孩子懂得。

  认知过程是行为和情感的中介,适应不良行为和情感与适应不良性认知有关。提升自闭症儿童的基本认知能力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需要家长付出极大的耐心、循序渐进的完成。

  问题四:通过前面的讲解,大家知道了自闭症儿童的认知教育是要循序渐进的,那么魏老师您作为ABA训练的的治疗老师,很多家长不了解什么是ABA,您能不能给大家讲解一下,什么是ABA?ABA是如何应用到自闭症的孩子的?如何提高自闭症的孩子的能力的?

  魏丽丽:A B A又称为应用行为分析法,其核心是分析行为的ABC 。A为“前因”,B 为行为,C是后果。行为的ABC就是“前因-行为-后果”在ABC中,我们强调行为的趋势变化,行为出现的后果也就是“C”。如果行为结果是喜欢的,那么这个行为会维持或者增加,如果是行为结果是不喜欢的,这个行为出现的可能性会减少。举个例子:

  在超市孩子看到零食A,孩子哭闹想买B,妈妈给他买了C。

  和在超市孩子看到零食A,孩子哭闹想买B,妈妈不给他买C。

  这两种情况下的行为前因(A)都是孩子看到的零食想要买,行为(B)都是孩子哭闹想买。那结果C一种是妈妈给他买了。一种是妈妈没有给他买。同样的前提,同样的行为,但后果不同导致的行为趋势就会是不同,第一种妈妈给他买了零食,孩子哭闹次数就会增加,第二种妈妈没有给他买零食,孩子未来哭闹就会是减少的。那么我们在平时给孩子塑造好的行为和矫正问题行为时应用的就是ABC的行为分析,当我们想要孩子学习一项新技能时,期望孩子好的行为增加那么就会运用强化的方法,强化就是使未来行为增加的过程。当孩子完成时给予孩子喜欢的强化物。比如零食、玩具让孩子的行为趋势是增加,学习能力也越来越好。比如我们想要引导孩子学习社交,学会提要求。我们孩子能够正确运用:“我想吃薯片”,这个句子为例。当孩子看到薯片时,孩子自己说出或者仿说出“我想吃薯片”,或者“我要薯片”时我们就要给孩子薯片。孩子发现只要自己提出要求就会得到满足。那么孩子,将来主动表达,“我想吃薯片”的机会就会大大增加。

  那么在生活中自闭症的孩子,因为社会交往能力的缺陷没有办法正确表达自己想法的时候,往往会出现很多情绪行为问题,比如想要玩具不会表达就有可能会采用打头的方式,妈妈看到后猜出孩子可能是想要那个玩具就赶紧交给他,那么以后孩子在想要东西的时候就会用打头来表示,这就是问题行为因为结果呈现被强化的例子,妈妈给予了玩具就强化了孩子打头的行为。那么这个问题我们要怎么处理呢?我们要让孩子明确说出或者指出东西才能给予他,让孩子学会用正确的方式进行表达。而不是因为哭闹或者打头就给予他。

  在我们课堂上使用的A B A应用行为分析法的核心技术,是DTT回合制教学法又称为“离散单元教学法”。在训练过程中,我们要把每个任务分解到最小、最简单的元素呈现给孩子,然后一个步骤一个步骤分开教学,将每个步骤都进行一定的辅助和强化,反复回合式练习,循序渐进地完成。D T T回合式教学法的过程,首先我们要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让孩子能够进入训练状态,接着我们老师发出口头指令,指令初期要准确简单,如:拍手、坐下、拿草莓,指卡片等等,接着观察孩子做出的反应或者回答。然后对孩子的行为进行反馈,告诉孩子做得对还是不对,如果孩子反应正确,我们就要给孩子强化。如果孩子做得不对,我们就要用辅助来帮助孩子进行完成。接着在之后的训练中逐渐减少我们的辅助,直到孩子能够独立完成。

  在ABA的教学过程中,老师会帮助孤独症的儿童进行认知的提高,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游戏能力的发展,不良行为的矫正,使孩子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同时我们家长在寻求专业训练的同时,也要进行自然情景下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

  问题五:我们上面说了ABA和相应的应用,那么在家庭环境中,我们应该如何帮助孩子发展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呢?魏老师

  魏丽丽:A B A 以ABC的行为分析模式为核心,运用强化可塑造孩子好的行为。

  我们通过前面一些症状,大家大概了解了自闭症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的问题,这也是他们的核心症状。

  孤独症儿童的社交能力培养内容比较宽,在培养社会交往能力时,首先需要获得孩子的注意力。这样教起来效率才会高。在初级阶段,首先让孩子学会看,指,应,说。这些孩子存在眼神回避,那么可以选择孩子喜欢的东西,作为切入点吸引孩子,让孩子能够看到大人的眼睛,当孩子和家长有眼神接触的时候,需要把东西给孩子予以强化,再慢慢地把这些物品撤掉。在生活中,如果孩子有需求,比如想要玩具,想出去玩,那么要引导孩子用手指或者用表达的方式来要求。如果孩子没有能力完成那么就可以给予辅助,也就是帮助。如果孩子不会表达,家长可以用仿说的方式来帮助孩子表达,那以后再碰到这种情况,孩子就学会了表达自己的需求。当孩子正确表达出来,家长就要满足他的要求,那么他未来表达这些的行为趋势就会增加。在课堂上,我们应该用强化的方法,让自闭症的孩子从没有回应到学会回应,能够对别人的话或者指令有回应,也是社会交往能力改善的一个表现。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可以利用自然环境中的情境,让孩子与家长进行互动,也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进行互动。在游戏过程中,在孩子玩的开心的时候停顿或者设置障碍,创造条件,让孩子提出要求也就开启了社会交往的交流环。这些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可以在穿衣、吃饭、上厕所等等自然情景下进行。

  另外,我们也要培养孩子共同关注的能力,就是你看什么东西也要引导孩子跟随去看,两个人指向同一物体和事件的共享注意的过程。孩子在拿不到东西的时候,会用手指,请人帮忙。看到有趣的东西,就会拿给别人看。当然在此过程中一定要有眼神的交流,这也是社会交往能力培养很重要的一点。

  随着孩子能力提升,孩子慢慢学会分享兴趣,轮流等待,与小朋友进行合作游戏,懂得游戏规则,能看懂别人脸色,读懂别人想法,学会情绪的调控和增加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家长可以通过读绘本,讲故事,给孩子编故事的方式,让孩子学会各种情景下的人际交往和一些事情的处理方式,从而学会运用到生活中,进而学会在生活中处理与他人的人际关系。举一个教孩子学会看懂脸色的例子吧,比如孩子在家里,和哥哥玩闹的过程中,不小心打碎了玻璃杯,妈妈在初期教孩子学习理解情绪的时候,可能妈妈就会拉下了脸,直接会说:“你们把杯子打碎了,妈妈很生气。”孩子才能理解妈妈生气了,这样做是不对的。但是在后期的时候,孩子能够看懂表情后,妈妈可能会说:“你们把杯子打碎了,看看你们干的好事。”孩子就能够从妈妈的表情就能读懂妈妈生气了,也就能理解这里妈妈说的“好事”,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好事。同时在孩子的能力提升后,孩子也会学会羡慕,嫉妒,赞美,同情等高级社交元素,也就能够运用到自己的社交过程中。在这些过程中好的行为出现一定要予以肯定,孩子在此过程中也会增强自信心,增加与他人交流,交往的社会动机。培养社会交往能力的过程中,也是让孩子学会参与社会活动的过程,懂得如何使自己的行为正确而适当,符合社会生活环境中的行为规范,否则长大后难以参与社会生活,就不能为社会成员所接纳。

  我们通过老师的讲解知道了,自闭症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和认知能力的干预方法,以及家庭中如何进行干预,希望今天的讲解能够帮助到更多的孩子。

  本期嘉宾:


[责任编辑: 赵静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