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医药网手机版
当前位置: 河南医药网 > 名医面对面 > 正文

【中国房颤日特别节目】朱翠玲:科学认识房颤,共同守护健康

发布时间:2024-05-31  来源:   
2024-05-31  河南医药网

  前言:房颤,这一看似陌生的医学名词,实则与我们的健康息息相关。它不仅仅是一种心律失常的表现,更是众多心血管疾病的“导火索”。随着医学研究的深入和公众健康意识的提高,房颤逐渐走入了人们的视野。

  6月6日中国房颤日来临之际,我们邀请到了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四区主任医师、第三届河南省名中医朱翠玲教授做客演播室,为大家讲解房颤的相关知识。

  本期要点:

  问题一:为了引起公众对房颤这一疾病的关注,我们有了中国房颤日。这一特殊日子的设立,背后承载着怎样的期望和重要性?

  中国房颤日是于2013年3月19日,由中国房颤联盟(CNAFA)宣布:将每年的6月6日定为“中国房颤日”,并计划发布《中国房颤卒中报告》,提出规范防治房颤相关卒中的科学建议和可行性措施。旨在呼吁:我国政府、专家学者、广大临床医生、房颤患者及社会公众应当积极行动起来,共同关注并提高房颤卒中预防意识,减轻房颤引发卒中的危害,从而减轻社会经济负担。

  近年来,受人口老龄化、慢性心脏病及其它因素影响,房颤全球发病率剧增。而我国更是房颤卒中的重灾区,据最新研究显示,目前全国房颤人群估算已达2000万。然而,我国房颤治疗现状问题重重,对于患者的生命健康有着重大的威胁。研究表明,房颤可使脑卒中风险增加5倍,20%以上的卒中归因于房颤,且房颤所致脑卒中具有高致残率、高病死率及高复发率的特点,脑卒中通常为终身性疾患,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降低其生活质量,而且持续性的医疗费用也会给患者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同时,房颤患者的死亡风险是无房颤患者的 1.5-1.9倍,60%以上的房颤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症状,16.5%伴有严重或致残性症状。因此,认识房颤,科学防治房颤,刻不容缓!

  问题二:房颤,作为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疾病,它究竟是什么?这种病症通常会带来哪些明显的身体信号呢?

  在介绍房颤之前,我们要知道正常情况下心脏是在窦房结的统筹协调下完成规律的收缩与舒张,每分钟心跳60-100次,以保证人体正常的供血。而房颤(全称心房颤动),是一种以快速、紊乱的心房电活动为特点的室上性心律失常。通俗来讲,就是心房的各个部分心肌失去了正常节律,心房上出现窦房结以外的多个起搏点想要控制心跳,心房电活动发生叛乱,导致心房杂乱无章的自行收缩,毫无规律可言,心房率可达到350-600次/分。

  房颤给我们的身体带来的症状较多,不同类型的房颤对于不同人群表现出的症状各有差异。心悸、乏力、胸闷、运动耐量下降是房颤最常见的临床症状,部分患者还可以出现黑朦、晕厥等。阵发性房颤心率快,患者感到心悸、心慌、气短、心脏乱跳、烦躁、乏力等;持续性房颤患者也会出现心悸、气短但活动后心室率明显加快等。过快的心室率可引起血流动力学异常,如出现低血压,诱发心力衰竭、心绞痛等,长期的心室率增快可导致心动过速性心肌病,此外房颤易造成脑卒中,部分病人首次就诊时以突发脑卒中就诊。

  还有部分患者无明显症状,有些甚至在发生脑卒中、心力衰竭等严重并发症时才被发现。

  问题三:房颤的发生并非偶然,它背后往往隐藏着多种诱因。了解这些诱因,不仅能帮助我们预防房颤的发生,还能为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朱教授,房颤的诱因有哪些?

  房颤目前具体发生的机制尚不完全清楚,诱因也比较多,房颤可见于正常人,可在情绪激动、手术后、运动或大量饮酒时发生。心脏与肺部疾病患者常发生在急性缺氧、高碳酸血症、代谢或血流动力学紊乱时。房颤最常发生在原有心血管疾病者,常见于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缩窄性心包炎、心肌病、感染性心内膜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者、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年龄增加、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超重/肥胖、饮酒、吸烟、遗传等均可增加房颤易感性,促进房颤的发生。

  此外,严重疾病状态(如重症感染)及外科手术均会增加房颤发生风险。

  问题四:当身体出现疑似房颤的症状时,我们如何准确判断?又有哪些科学、可靠的诊断方法能帮助我们确诊?

  当我们居家时可以通过摸脉搏的方式来判断是否房颤,如果在摸脉搏期间发现我们的脉搏毫无规律可言,那么出现房颤的可能性较大,当然随着智能设备的发展更有利于房颤的诊断,佩戴智能手表或手环,实时监测我们的心率情况,如出现心率忽快忽慢的情况,则很有可能是房颤发作,需要及时就诊。心电图确诊房颤具有易操作、准确性高、特异性强的特点,因此医学上对于房颤的确诊主要依靠心电图,对于阵发性的患者我们可以使用24小时动态心电图或长程动态心电图,对于个别发作非常不频繁的患者,可通过皮下植入动态心电的方式来确诊房颤,因此房颤的诊断并不困难。

  问题五:房颤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带来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其中,脑卒中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风险。房颤与脑卒中之间到底有何关联?

  房颤时心房收缩功能的丧失引起心房内血液淤滞,易形成血栓,血栓脱落可导致脑卒中及系统性栓塞,约五分之一的脑卒中归因于房颤。其可以发生在房颤的任何时期。作为独立危险因素,房颤可以使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风险增加5-6 倍。瓣膜性房颤患者脑卒中的年发生率是无房颤患者的17倍。非瓣膜病房颤患者脑卒中的年发生率是无房颤患者的2-7倍。房颤导致的脑卒中具有高死亡率、高致残率与高再发率等特点,房颤引起的脑卒中,第一年死亡率在50%左右,第一年致残率高达70%。发生脑卒中的房颤患者,若未接受规范化的治疗,第一年脑卒中的复发率就会高达7%。所以治疗房颤的主要目的是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

  问题六:治疗房颤的方法多种多样,从药物治疗到手术治疗,每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适用场景。我们应如何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

  目前房颤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抗凝、节律控制(维持正常心律)和心室率控制(减慢心室率)以及生活方式的干预。其中节律控制在房颤治疗中处于优选地位,尤其是早期节律控制。节律控制的方法包括心脏电复律、抗心律失常药物(AAD)治疗和导管消融等。目前研究随访发现导管消融在维持窦律方面的疗效优于药物,因此对于诊断1年之内的房颤患者、阵发性房颤患者、合并心衰的房颤患者以及不愿意长期服药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房颤的药物治疗包括运用中药和西药控制心室率和节律,

  B受体阻滞剂、普罗帕酮、可达龙、胺碘酮等,根据医生的建议不可一概而论,

  问题七:药物治疗是房颤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这些药物是否需要长期服用?我们又该如何避免药物的副作用?

  答:药物治疗是房颤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现代医学房颤的药物治疗分为三个层次,首先是抗凝治疗,对于瓣膜性房颤患者需终生服用华法林抗凝,对于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推荐使用CHA2DS2-VASc-60评分,指南推荐CHA2DS2VASc60评分≥2分的男性或≥3分的女性房颤患者应长期使用口服抗凝药物(OAC)。CHA2DS2VASc60评分为1分的男性和2分的女性,在权衡预期的卒中风险、出血风险和患者的意愿后,也应当考虑使用OAC。CHA2DS2VASc60评分0分的男性或1分的女性患者不应以预防卒中为目的使用OAC。对于CHA2DS2VASc60评分0分的男性或1分的女性房颤患者,需应至少每年重新评估一次卒中风险,以便及时调整抗凝策略。其次是节律控制类药物,此类药物的应用主要目的是降低房颤的发作风险或者能够达到不发作的效果,此类药物一般需要患者长期服用且要加强与主管医师的沟通,根据患者复诊情况及时调整相关药物。最后是减慢心室率类药物,此类药物主要是通过减慢心室率来缓解心脏不适症状,减少恐惧感,降低房颤对于患者的生活影响,此类药物也需患者长期服用。

  近年来临床观察发现,对于一部分人群中医药,尤其应用经方治疗收到较好的疗效,尤其是不愿接受西药,以及手术治疗或西药治疗不佳、术后房颤复发的患者推荐选择中医药、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较好。

  中医属于心悸范围:

  气阴不足、心脾两虚、肝肾阴虚、阳虚水泛、痰火内扰、气滞血瘀等类型,虚实夹杂、寒热错杂的,辨证准确,收到很好的疗效。

  近年来看了大量的房颤患者,深受启发,患者、病情、治疗体会

  总之,房颤的治疗,首先患者要选择正规医院、选择专业医师指导下用药,切忌盲目跟风服药、滥用药物,选择合适的药物、合适的剂量剂型有利于疾病的康复及副作用的发生,其次需要患者定期来院复查相关检验检查、并加强与主治医师之间的沟通,根据复查相关结果调整相关药物治疗方案,总之避免药物副作用需要医患双方共同努力、配合。

  问题八: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导管消融、冷冻球囊消融等手术方法逐渐成为房颤治疗的重要选择。这些方法的效果如何?适用于哪些患者?

  答:导管消融、冷冻球囊消融治疗目前已成为房颤治疗的重要选择,相比之下导管消融治疗适应症更为广泛,目前冷冻球囊消融的适应证包括以下4点:

  1.阵发性心房颤动:有关冷冻球囊消融阵发性房颤的长期随访结果已有研究报道,总体与射频导管消融结果相当。鉴于冷冻球囊消融治疗隔离肺静脉具有安全、有效、简便、可复制等特点,因此,冷冻球囊消融治疗已被近年国内外指南和共识推荐为导管消融治疗房颤的常规方法之一。

  2.持续性心房颤动:无论应用冷冻球囊消融或射频导管消融,最佳消融策略尚不明确,且目前二者之间缺乏随机对照研究结果,孰优孰劣尚不能定论。

  3.高龄患者:冷冻球囊消融治疗,具有易于耐受、对麻醉或深度镇静镇痛需求低、手术时间较短等优点,可能对高龄房颤患者更适合。但在真实世界的临床实践中,部分高龄房颤患者全身情况差、合并疾病多、手术风险增高,故应个体化权衡获益/风险比率。

  4.心房颤动合并心力衰竭患者:房颤合并心衰患者导管消融尚缺乏随机对照研究,同时缺乏射频导管和冷冻球囊消融的头对头对照研究,且房颤合并心衰患者的病因、房颤在心衰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心脏和其他器官的功能状态、是否积极药物或器械治疗等在个体患者中变异很大,故建议“选择这类患者接受导管消融治疗仍应全面评估患者的全身情况,以策安全”。需要指出的是,对于除了房颤外,合并有其他心律失常[如室上性心动过速,预激综合征、典型心房扑动(房扑)等]需要同台导管消融的患者,应首选射频导管消融

  问题九:房颤患者需要定期接受复查以确保病情稳定。那么,复查时应该关注哪些项目?而在家中,我们又应该如何监测自己的心脏跳动情况呢?

  答:主要关注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心脏彩超以及相关凝血、肝肾功能等检验指标,居家时,我们可以佩戴有心电监测功能的智能手机、手表、血压计以用于识别房颤。 此外,运用上述设备及植入心电事件记录仪、体外循环记录仪与智能手机进行无线网络连接后可用于对房颤消融术后患者行长程心电监测,以评估房颤是否复发。新型检测手段不仅能用于房颤的筛查和诊断,还可评估房颤负荷、房颤发作时心率、血压甚至血氧饱和度等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问题十:预防房颤的发生是降低其危害的重要措施。那么,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预防房颤的发生呢?

  答:心血管危险因素、合并症及不良生活方式与房颤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严格管理这些危险因素及合并症是预防房颤发生的重要组成部分。1.肥胖:减重可减轻房颤相关症状,改善生活质量,降低导管消融术后复发率;2.运动:适当运动,与房颤患者长期心血管死亡和全因死亡风险下降相关;3.饮酒:戒酒可减少房颤发作,降低房颤负荷,观察性研究显示,戒酒与导管消融术后房颤复发率下降相关;4.吸烟:戒烟者的房颤发生风险显著低于目前吸烟者;5.糖尿病:糖尿病患者房颤发生风险升高34%,同时糖尿病也会增加房颤患者的卒中和死亡风险;6.高血压:高血压是发生房颤的重要危险因素;7.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影响房颤患者电复律、导管消融治疗的成功率。

  情绪重要性:避免精神紧张,保持良好的情绪,WHO:饮食均衡、戒烟限酒、心理平衡、适当运动,能够有效预防心房颤动的发作。

  家庭和睦:家和万事兴,家和身体健!

  中医方面:1、推拿按摩:通过推、按、捏、揉等方式以及推、拿、摇、抖、提等手法缓解不适,可有效减轻疲劳,疏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调整脏腑作用,从而使心房颤动的发作概率降低。2、拔罐:此方法属于中医理疗方法中比较典型的一种,可使血液循环加快,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心房颤动引起的不适,但需要专业医生进行操作,以免造成损害。3、针灸:对极泉穴、膻中穴、至阳穴和神门穴等穴位进行针刺,不仅能预防心房颤动发作,还能缓解胸口疼痛、闷胀、气短等表现。4、养生功法:八段锦、太极拳等可调畅气机、增强体质,不仅能预防房颤的发生还可缓解心慌胸闷等症状。

  本期嘉宾:

  朱翠玲

  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国家区域中医(心血管)诊疗中心副主任,心内四区(中医经典病房)主任

  博士后合作导师、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

  首届群众最满意的医生;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仲景传承与创新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

  中华中医药学会心血管专业常务委员;

  河南省中医药学会经方临床研究分会主任委员等学术兼职;

  河南省卫健委干部保健专家;

  河南省中医管理局青苗人才指导老师等。

  擅长:应用中医经方治疗心血管疑难危重症;心律失常、双心疾病;高血压、冠心病、房颤、慢性心衰、心肌炎、失眠;高尿酸血症、血脂异常等,一直从事临床工作近40年,有丰富的临证诊疗经验。

  坐诊地点及时间:郑州市人民路19号,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门诊楼周一、三上午、周二下午,4楼

  周四上午,2楼国医堂


[责任编辑: 张洁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