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医药网手机版
当前位置: 河南医药网 > 行业新闻 > 正文

郑州颐和医院消化内科专家王瑞勤:如果再来一次,我还会选择从医

发布时间:2019-09-02  来源: 郑州颐和医院   
2019-09-02  河南医药网

郑州颐和医院消化内一科主任王瑞勤

  专家介绍

  姓名:王瑞勤

  科室:消化内一科

  职务:科主任

  职称:主任医师

  兴趣:读书 听音乐

  星座:天蝎座

  血型:AB型

  问:请问您学医的初衷是什么

  “好好学习,以后有个好工作,给父母一个幸福的晚年,而且父母也认为自己的女儿是个有爱心、有责任心、与人为善、安静不张扬的孩子,适合以后做医生。所以就选择了学医。”

  问:学医初期,经历过什么糗人的事

  “毕业后自己独立值第一个夜班时,遇到一例肝硬化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患者,采用药物治疗、三腔两囊管等治疗后,效果仍不见好。只好求助主任。等主任赶到后,我心情一放松,突然看到患者面色苍白,躁动不安,竟不敢进病房了。待主任发现后硬是把我'逼'进了病房。待主任离开后,我也不再恐惧了,紧张忙碌了一整夜。第二天交班时,我的形象把大家全逗乐了:鼻音重了,嗓子哑了,嘴唇不但起了疱疹,肿得也快成了香蕉,整个一马戏团化了妆的小丑。这就是我难忘的第一个夜班。”

  问:您如何评价医生这个职业

  “医生干的是良心活。这就要求医生要有良好的素养。首先,要有良好的个人修养,良好的职业操守,甘愿为医疗事业忘我奉献的精神。其次,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功,这才是成为医生的前提,在此之上不断学习,不断接受新知识、新理念、新技术;还要不断地积累经验、总结经验,勇于探索、不断创新,这样才能成为与时俱进的合格医生。再次,要学会和患者沟通,良好的医患关系既可以让医生获得详实可靠的病史资料,又可以避免不必要的纠纷。

  医生是一个高压力的职业。手术前担心手术是否能成功,手术中担心会出现意外情况,手术后担心并发症,直至术后患者恢复,心才会放下。抢救危重患者时,病情的加重、实验室指标的改变、影像学的改变等等,无一不让人紧张又慎之又慎,直至患者脱离危险,医生才会如释重负。还有一种压力,是来自患者及家属的不理解、不信任。

  医生是一种缺少亲情的职业。医生要对自己的患者负责,陪伴家人的时间自然就少了。医生的节假日都与常人不同,因为疾病没有节假日。可是亲人的节假日谁来陪?所以说,医生是一种缺少亲情的职业。”

  问:工作中您会焦虑吗?如何调节?

  “全身心地投入工作,没有时间、没有精力去焦虑。即是工作中有不尽人意的地方,但是我已经倾尽全力了,也不会有很多的遗憾。最好的调节就是尽己所能把工作做到最好,不让自己‘悔不当初’。处在科主任的位置上,就要承上启下。对院长负责,从学科建设、业务发展上带好一个团队;对科室负责,要培养年轻人的专业能力。这样才能不辜负院领导对自己的信任,不辜负科室人员对自己的信赖。”

  问:如果再来一次,您还会从医吗

  “会!每当我医好一个患者,尤其是疑难危重的患者时,我收获的是尊重、感谢、成就感,是和患者一起战胜病魔后的骄傲。但是,我不会让子女再做医生,不忍他们如我辈般辛苦付出。”

  医术精湛 救死扶伤

  走进消化内科一病区,墙上悬挂的锦旗格外显眼,“医术精湛 医德高尚”“华佗在世 妙手回春”,无不彰显着科室主任王瑞勤的专业实力。

  从事消化内科临床医疗、教学工作30余年来,王瑞勤主任有着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经验。擅长胃肠、肝胆、胰腺等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以及胃镜、肠镜、超声内镜等消化内镜的检查与内镜下治疗。

  一名40岁的女性患者,自幼反复腹疼、发热、消化不良,并有脾大、贫血等。20多年来,曾到省内外多家医院就诊,均未能明确诊断。之后因症状加重,慕名找到王瑞勤主任,经仔细询问病史,完善相关检查,查阅大量文献,最终被诊断为Caroli病。之后,在外科手术取肝组织行病理检查,证实为Caroli病。这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胆管疾病。

  一位来自西平县的老人,因重症胰腺炎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入院,生命垂危,经过全科20多个日夜的努力,患者终于转危为安,出院时患者家属激动地拉着王瑞勤主任的手说:“主任,其实我们全家都做好了最坏的打算,之所以选择就诊,就是想在经济能力允许的条件下尽一下孝心,但是是您让我们看到了奇迹!”

  这种例子在王瑞勤的行医生涯中不胜枚举,多年来,她还开展了多项新业务新技术。看着患者转危为安,就她前进的动力和源泉。

  孜孜不倦 务实发展

  在王瑞勤主任的办公桌上,总摞着厚厚的专业书籍,稍有空闲,她就会认真研读。

  “如今我就有两个爱好,一个是读书、听音乐,一个是看病。”王瑞勤主任说,作为一名医生,必须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及业务技能,紧跟本专业的发展动向和热点问题,才能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满园春。作为科室的“领头雁”,王瑞勤主任深知患者的康复单靠一个人是不行的,还需要一个优秀的医护团队来共同完成。

  工作中,她特别注重通过临床查房、业务学习、技能培训等多种形式,把更多的知识和经验传授给年轻人,帮助他们提高、进步,使科室的整体医疗及护理水平不断提高。

  在她的带领下,消化内科一病区围绕质量、服务两大主题,强化培训、提升技能,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服务病患 尽心尽力

  无论在门诊,还是在病房,每每与患者交流时,王瑞勤主任都轻言细语,犹如潺潺流水;每每进行检查治疗时,王瑞勤主任都一丝不苟,力求精益求精。

  “看到王主任那温暖的笑容和认真的态度,我心里就踏实多了,病痛仿佛就减轻了许多。”每位找王瑞勤主任看过病的患者,都会对她留下深刻印象,并成为她的忠实“粉丝”。

  一次,王瑞勤主任患了重感冒,发着低烧,声音沙哑,戴着厚厚的双层口罩,但她一如既往地耐心细致。整个上午,为了减少上厕所次数,她不敢多喝一口水,因为在诊室外排队的病患一个接着一个。

  一次,已经是下午3点多了,一台胃窦粘膜下脂肪瘤手术还未结束,而王瑞勤尚未顾得上吃午饭。助手看到王瑞勤满头大汗,立即从她手中接过胃镜,扶她坐下,这时她已是面色苍白,无力说话。这种情况已经记不清发生了多少次,同事们都知道这又是出现低血糖了,在及时纠正低血糖后,王瑞勤再次接过胃镜继续手术,直至手术结束。

  王瑞勤主任说:“不能因为自己累了饿了、需要休息或吃饭,就让患者受到丝毫怠慢和冷落。”王瑞勤就是这样一个人,心里总是装着患者,唯独没有她自己。

  忘我工作 无怨无悔

  门诊、病房、内镜中心……王瑞勤主任每天都奔波在这几个地方。早上不到八点,她便开始了一天的工作,直到晚上八、九点或者更晚,一天的忙碌才算告一段落,有时直接就常住科室。

  “时间的长度是有限的,但宽度却可以无限。”对王瑞勤主任来说,白天和夜晚、上班和下班几乎没有区别。一年365天,她也从未完整地休息过一天。无论何时,只要患者一个电话,就是一道命令。

  某夜凌晨2点,王瑞勤主任被一阵电话铃声吵醒,科室收治了一位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患者,情况危重,急需处理。时间就是生命,王瑞勤主任没有丝毫犹豫,立即赶到医院,经过几个小时的紧急抢救,患者病情终于稳定。此时,天已放亮,来不及洗漱的王瑞勤谢绝了患者家属买来的早餐,直接投入到又一天的忙碌中。

  长期高强度的工作,加上生活的不规律,使王瑞勤主任患上了十二指肠溃疡。同志们都调侃她说:“你就是一块煤炭,燃烧了自己,温暖了别人”,但同时又心疼不已、敬佩万分,“王主任的精力太充沛了,我们年轻人都跟不上她的体力和节奏。”

  医者仁心,大爱无疆。从医34年来,王瑞勤主任将自己的全部精力和热情,毫不保留地投入到医疗卫生事业中,以高度的责任心、使命感践行着“救死扶伤”的医者天职,也无愧于所荣获的“河南省卫生计生行业三八红旗手”这一殊荣。


[责任编辑: 方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