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医药网手机版
当前位置: 河南医药网 > 今日头条 > 正文

范太兵团队成功完成国内首例可扩张肺动脉支架治疗外周性肺动脉狭窄

发布时间:2021-04-06  来源: H--健康大河南   
2021-04-06  河南医药网

  3月30日,曾患有外周性肺动脉狭窄的5岁女孩小星星,活泼轻松地来到华中阜外医院复查。

  这一次,走起路来蹦蹦跳跳的小星星,显得特别有朝气、有自信,与手术不久前蔫蔫的状态判若两人。

  华中阜外医院科研与学科建设部主任、河南省儿童心脏主任、人民日报健康号特邀专家范太兵教授问诊、听诊,仔细查看超声检查报告后,认为小星星状态很好,已基本达到治疗目的。

  该患儿的治愈,标志着全国首例可扩张肺动脉支架治疗外周性肺动脉狭窄手术获得成功。

范太兵教授正在给小星星复查

  据范太兵教授介绍,外周性肺动脉瓣狭窄发病率,约占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8%~10%,肺动脉狭窄以单纯肺动脉瓣狭窄最为常见,约占90%。肺动脉口狭窄可累及肺总动脉的一部分或全部,亦可伸展到左右肺动脉分支处,或多发性地累及外周肺动脉分支,或混合累及总干和外周次级动脉或小动脉分支。狭窄后的肺动脉壁常较薄而扩张,称为狭窄后扩张,多见于瓣膜型狭窄。如不及时诊治,大多会危及生命。

  2016年出生的小星星,来自河南省新密市。刚学会走路时,家人就发现她不爱活动,体力似乎比同龄孩子差。刚开始,父母还以为她可能就是性格比较内向。两年前的一天,正在幼儿园上户外课的小星星,突然莫名倒地昏厥。

  突如其来的一幕,吓坏了老师和同学。老师一边通知家长,一边把孩子送到社区诊所。没过多久,小星星就清醒了,医生也没查出什么问题。

  两个月后,小星星再次在幼儿园昏厥。这一次,父母随即把她带到新密市某医院就诊。经过听诊和超声检查,确诊孩子患有严重先天性心脏病,医生建议到上级医院进一步诊治。

  孩子父母赶紧带孩子来到华中阜外医院儿童心脏中心。范太兵教授发现孩子病得不轻:主动脉瓣上狭窄、外周肺动脉狭窄、重度肺动脉高压、三尖瓣中度关闭不全。

  超声报告上,一个不可思议的数据引起范太兵教授的注意:肺动脉压力80mmHg,而正常人肺动脉的平均压仅为15mmHg。肺动脉高压固然有很大危害,可根据小星星的病情判断,她不该有如此之高的肺动脉压力。

  被罕见数据疑惑困扰的范太兵教授,决定先行心导管检查寻找肺动脉高压的原因。结果显示,患儿存在多发外周性肺动脉狭窄,狭窄远端的肺动脉压力仅为15mmHg,狭窄近端的肺动脉压力高达80mmHg。

  病因基本水落石出。小星星的病,在临床上有个专门的名字,叫 Williams综合征。正是这种相对罕见的先天性多发外周性肺动脉狭窄,导致近端的肺动脉压居高不下。

  严重的外周肺动脉狭窄,已经导致小星星右心室后负荷增加,右心室肥厚、增大,收缩功能明显降低。再加上孩子已经多次出现昏厥,随时都可能出现生命危险,必须尽快解决狭窄的问题。但是,小患者肺动脉狭窄位于外周,且呈现多发性狭窄,外科手术难度极大。

  团队反复讨论后,范太兵教授决定采取介入手术在肺动脉远端狭窄处植入可扩张支架,不仅可解决目前的肺动脉狭窄,而且随着年龄增长如果需要还可再行扩张。

  可问题是,采用可扩张肺动脉支架治疗外周性肺动脉狭窄,目前在国内还是空白,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为了更加精准的实施手术,术前借助3D打印技术模拟并指导手术。

  经过充分准备后,范太兵教授、宋书波博士等专家,为患儿实施了经皮可扩张肺动脉支架植入术。

范太兵教授正在给小星星手术

  支架到达预定位置并顺利扩张,解决了孩子外周性肺动脉狭窄的问题,手术获得成功。术后患儿的肺动脉压力由80 mmHg 降为50 mmHg,达到手术预期目标。

手术成功后范太兵教授团队的笑容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肺动脉血管也会增粗,将来只需要把原来的支架再扩张一下,即可继续发挥作用。

  据范太兵教授介绍,“肺动脉支架植入”是通过在肺动脉狭窄部位植入支架的一种新兴的微创技术。它能有效改善肺动脉狭窄,而且支架可以反复扩张,能够避免因生长发育导致的再次狭窄,是先心病介入领域新开展的治疗方法。

  范太兵团队的专家们反复研讨、推敲,大胆创新,把可扩张肺动脉支架运用到治疗外周性肺动脉狭窄的领域,临床意义非常重大。这项技术创新,不仅拓宽了可扩张肺动脉支架的适用范围,开创了外周性肺动脉狭窄治疗的新思路;更重要的是,这项国际领先的可扩张肺动脉支架植入术在华中阜外医院落地生根后,能有效救治不少危重外周肺动脉狭窄患者,切实挽救不少先心病孩子的生命。

  来源: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 孙艳]